晴時多雲

爺們不偷瓦斯桶

◎ 林冠妙

新北市一名男子,為了讓患有癲癇的妻子洗熱水澡,偷了一桶瓦斯遭警方法辦,因其動機可憫,檢察官依職權做出不起訴處分,被偷的攤商也不予追究。

此新聞經媒體披露後,引發各界熱切的關懷,許多善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除了有煤氣行要長期供應瓦斯、團膳公司供應晚餐外,還有地方議員捐贈白米及民眾的善心捐款,寒冬送暖,台灣處處有溫情,令人感動!

但如果他沒有去偷、如果沒有媒體報導,他能得到這些幫助嗎?

每當媒體一有貧苦弱勢的個案報導,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捐款及物資就源源不斷的湧入,從「一碗麵的故事」到「嘉義香瓜阿嬤」等等,屢見不鮮,雖然很多當事人都婉謝了。社會大眾的捐助是好意,雪中送炭的義行也是好事,但就福利制度而言,針對個案捐助,並不能讓有限的社會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運用,也會產生資源過度集中、造成資源浪費等問題,被報導的對象,往往會湧進全國大量的捐輸,像是中了樂透頭彩,但其他需要救助卻沒有被看到的邊緣及角落,卻不容易得到關愛的眼神,弱勢依舊。

寒冬送暖不能僅靠媒體個案報導,社會救助不應聚焦在個人身上,社會資源分配制度須符合公平正義,把每一份善心資源作最有效的運用,讓每一份資源的效益最大化,整合資源,有效分配,政府絕對責無旁貸,台灣人在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愛心之外,也要問問政府在做什麼?為什麼媒體看得到,馬政府卻看不見?

(作者為社運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