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論洪蘭的「初衷」

◎ 西區老二

針對外界對於洪蘭譯作多所誤譯的批評,洪女士迄今從未正面回應,惟日前透過其見諸報端的〈不忘初衷〉(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359774.shtml)一文「間接」為自己澄清其譯作絕非「代翻」,而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的」。事實上,「是否為代翻」僅是對於其翻譯品質不佳原因的一種推測,既然不是代翻,那麼錯譯的瑕疵究竟是譯者語文程度不足、專業能力未逮,或投入時間有限,則未見洪女士進一步說明。

令人遺憾的是在這篇文章中,洪女士引述的中外名言仍有其常見的「誤植」與「超譯」的情形。例如網友Herlin指出,洪女士提到富蘭克林說「經驗是一所寶貴的學校,可惜愚蠢的人只能從這裡學到東西」,既然「寶貴」,何來「可惜」?這句話的原文是「Experience keeps a dear school, yet fools will learn in no other」,dear應譯為「昂貴」,亦即愚者只能從代價高昂的經驗中學習。若不能辨別其中語意的差異,做為譯者恐怕是不適合的。

該文引用的「娼妓晚景從良,一生煙花無礙,貞婦白髮失節,半生辛苦俱非」並非出自《閱微草堂筆記》而是《菜根譚》:「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胭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云:看人只看後半截。真名言也。」若洪女士真的有看懂這句話,應該明白這是一種「外在歸因」的「結果論」,而不會管你屬於「內在歸因」的「動機」或「初衷」的。

身為認知神經科學家,洪女士理當瞭解這句話反映著人類認知方式普遍會犯的錯誤,也就是歸因理論上說的「基本歸因謬誤」,但她似乎毫無覺察的掉進同樣的陷阱;例如以外部行為批評醫學生上課吃雞腿,而以內在動機為自己所受的質疑開脫等等。然而心理學知識所貢獻的,不正是提供我們糾導認知機制的盲點並自我反省而做出客觀的論證與評價嗎?

樹大有枯枝,言多則必失。誤譯、訛錄都是小事,重要的是無論翻譯、寫作或學術研究,都必須抱著追求「信達雅」的初衷。至少在「信」的前提上做到不疑處有疑,進而加以查證、思考、批判,以避免在邏輯上陷入「訴諸權威的謬誤」。這樣嚴謹而負責的「初衷」才是值得敬服的。

(作者為台灣大學法律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