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過時又過量的美術分館

◎ 謝明勳

位於高雄的「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利用閒置的臺鐵高雄港站貨運站場,以鐵道博物館場域的概念規劃,開館三年來已經吸引二百萬旅次,而且有將近三分之一是來自港、日、韓等地的自主旅遊背包客。

以近代文明發源地及產業遺產為展示主軸的鐵道文化園區,為什麼可以吸引這麼多人?並且這個月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辦的「二○一三國際宜居城市」奪下金牌大獎,躍居世界第一。

依據交通部觀光局的公開資訊,二○一二年臺北市立美術館進館數不到三十四萬人,國立歷史博物館七十一萬人,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二三二萬人,高雄市立美術館九十九萬人。

台灣的美術館何其多,美術館裡面冷氣很強,氣氛很好,但是離開美術館,外面的街景,我們居住的環境卻還是一樣「不美術」。台北市政府卻要把珍貴的鐵道遺產臺北機廠,拿來再開一個「美術分館」,難道公共文化場域只有美術館這個選項?其實背後真正的原因是,美術館這個議題,對周邊豪宅價格的推升效果卓著,滿足了房地產開發者的利益。

國際間對於美學價值的看法已經漸漸改變,希望台北市民的美學品味,和重視生活的、有機的、環境的文化新價值接軌。浪費三十八.五億元在臺北美術分館工程,還是以五億元把臺北機廠做為具有國際特色的國家級鐵道博物館,這是台北市民的智慧抉擇。

(作者為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會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