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服貿雙贏? 又在騙!

◎ 張國財

商場上有許多雙贏案例。建商有錢無地、地主有地無錢,雙方約定有錢的出錢、有地的出地,房子蓋好後,五五分也好、四六分或三七分也好,算是雙贏;或者是一方提供品牌知名度與貨源、配方,另一方提供人力、場所、權利金的連鎖加盟業,如便利商店、火鍋店、牛排館、炸雞攤、麥當勞等,正是走這種雙贏模式;將單打獨鬥的上、中、下游產業作一條鞭的垂直整合,以增加競爭力,創造雙贏的契機。

雙贏,靠的是有無互補、分工合作。中國大力推銷、馬英九吆喝叫賣的服貿協議,會出現雙贏局面嗎?

服貿協議清單中,影響就業人數較多或生產總額較大的,如武器、軍品、農產品之外所有批發業,武器、軍品、藥局、藥店之外所有零售業(像超市、量販店、便利商店等),洗衣店,建築及土木工程業,清潔服務業,租車業,汽車貨運,汽車維修,醫院,安養院,印刷業,廣告製作,快遞,倉儲,展覽及活動公司,觀光旅館,旅行社,餐飲業,翻譯,健身俱樂部,美容美髮業,資訊系統整合業,企管顧問公司,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回收業,最後,再加上殯葬服務業,可說是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一網打盡。

問題是:服貿協議清單中的各行各業,台灣不但早就有了,而且幾乎都呈現飽和狀態,多的是但求掙碗飯吃而已。這些行業,不缺資金,不缺人才,有自己一套可行的運作方式,只因受限於服務業在地化的本質,無法擴張國際版圖。簽下服貿協議後,台灣與中國不是資金與技術的合作、互補,不是上、下游關係的整合,而是平行的競爭;台灣市場的餅就那麼大,分食的人愈多,排擠效應就愈可怕,不說別的,光面對中國排山倒海的廉價人力,台灣服務業怎麼應對?

中國終極宰制台灣的策略思維,由武嚇變文攻,再由文攻變買樓、買房,服貿更把買樓、買房變開店營業,打的算盤是「打的比買的貴、買的又比送的貴」,開門歡迎服貿這隻木馬長驅直入的馬總統,不正把台灣服務業的生機命脈奉送到中國手上嗎?服貿,讓中國不費吹灰之力,把當年漢人移民入疆、喧賓奪主的經驗在台灣複製,讓台灣內需的服務業走上關門大吉的不歸路,這是單贏,不是雙贏!(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前副秘書長、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