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鰭不離身 台灣不離海洋

◎ 顏寧

臺灣鯛使用抗生素、深海魚含汞等議題不只民眾擔心,主管單位漁業署似乎也焦頭爛額。上週,綠色和平發布的「失控的生魚片戰爭」報告指出鮪魚生魚片背後隱藏不當的非法漁業與過度捕撈,更是漁業署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IUU(非法、無報告、未規範)漁業行為的猖獗,估計每年造成美金一百億至二三○億的損失。非法漁業為全球問題,需要各個國家從政策制度、供應商管理以及消費市場共同著手解決。綠色和平過去三年在英、義、美、加與紐澳等地積極遊說超市和零售商,要求改變採購政策,承諾供應符合永續原則的水產。此次在臺灣發布的報告,聚焦於生魚片和鮪延繩釣產業,強調各利益關係人應共同面對資源枯竭,推動鮪漁業永續使用。

與臺灣同為遠洋漁業強權的韓國,前兩年在西非被發現船隻違法作業,非洲各國紛紛拒絕該船入港,而美國和歐盟更表示將視韓國為IUU國家,禁止韓國漁獲和水產的進口。韓國政府極重視此國際醜聞,除了成立跨部會小組,也與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和漁業公司積極討論可行方案,在今年七月通過立法掃蕩非法漁業,值得臺灣借鏡。

鮪魚經濟價值高,它提供臺灣遠洋漁業九成的產值,也帶來龐大外貿出口。全球船隊不斷擴張,但漁獲量卻無顯著增加,資源已亮警訊,各區域漁業組織已不能不面對漁撈能力的控管課題。代表臺灣出席的漁業署,在二○○五年中西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WCPFC)支持禁止新建漁船,近年亦主動提出鯊魚「鰭不離身」的管理政策,使紐澳等國以臺灣為範本討論鯊魚業的管理方針。漁業署正往對的方向前進,但好還可以更好。臺灣更應該進一步展現魄力,在十二月即將召開的WCPFC中支持永續方案,積極與國際溝通合作,提高非法漁業懲處條例,保障合法業者權益,才能成為亞洲漁業永續發展的先鋒。(作者為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