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建制食品追溯系統

◎ 王怡婷

在歐盟,食物從落地生根到消費者的肚子裡,每個環節都有完整的電腦紀錄可供查詢。在美國,一項進口的生鮮農產品,可以在四小時內即時溯源到它的生產農場。在日本,每一頭牛從出生開始,都有一張自己的身分證。

近幾年,台灣每隔一段時間即會爆發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從塑化劑、毒澱粉、假米、假天然麵包,到近日的大統油品公司出產的「百分之百特級橄欖油」被踢爆含生殖毒性棉酚等,一連串的食安問題除引起消費者對於食品廠商的撻伐外,亦加深公眾對國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憂心,由於食品的供應鏈是由不同原料生產者、處理加工者、流通販賣者所參與,其所涉入之過程極為複雜,因此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時,相關單位往往難以快速瞭解問題點以及釐清責任,顯現食品相關資訊登錄與追溯管理健全之重要性。為有效管理食品品質,避免食安危機的蔓延擴散,我們可參考國際間食品安全之管理制度,例如:歐盟即要求各該食品廠商應完整保留其上下一級之買賣資訊,當食安問題發生時政府亦能即時於四小時間追查產品來源與流向。

自九○年代狂牛症肆虐歐洲後,歐盟即致力於嚴格之食品安全措施執行,並於食品安全保障法制上發展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歐盟於第六期框架計畫(European Sixth Framework Programme)研提「促進歐洲追溯性研究」計畫,推動策略性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之建立。近年來,各國為因應食品貿易全球化而生之食品安全問題,陸續建置食品追溯制度,保障公眾基本糧食權利,實值得我國改革之參考借鏡。

(作者為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科技應用法制中心法律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