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廠商誠信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

◎ 陳景川

近日國內油品廠商混摻低價位油品,亂起一場風暴,社會大眾對政府的食品安全把關提出了質疑。事實上,本次油暴的議題應聚焦在業主對產品標示的誠信問題上,在「食品安全」方面則不必吵得沸沸揚揚,導致民眾寢食難安;民意代表對於學術研究報告若斷章取義,反而模糊了政府應該努力的方向。

調合油,本來就是合法的油製加工產品,但廠商為了追求高利潤,在調製過程中往往以低價位的油品混摻,而在標示上卻未能做誠實的交代。案件在民意代表的斷章取義和媒體的大力報導下,造成了民眾對於調合油的誤解,積非成是,結果造成社會惶恐,草木皆兵,甚至傷及正派經營的油品業者。

為什麼此次油品風暴宜聚焦在「廠商誠信」,而不在「食品安全」上?本案件爭議最大的是調合油中所摻的「棉籽油」,棉籽油中所含的「棉籽酚」經研究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正常的棉籽油加工過程中,生產廠商當然會將棉籽酚加以精煉而去除之。油商以低價位的棉籽油摻雜在標示為橄欖油的油品中,圖取暴利,固然令人髮指;但精煉過的棉籽油的確是國際間所認可的食用油,這一點衛福部和專家學者已再三聲明,但媒體似乎不太重視,反而炒作食品安全問題,徒增社會不安。

對於不肖廠商,政府要有一套嚴格的懲處辦法。檢驗單位進行查驗商品時,一定要嚴防「送檢樣品」的造假,因此從市面上的產品進行採樣抽驗方是上策。

民意代表為百姓的「食安」把關,固然值得肯定與讚賞,但檢驗單位進行食安檢驗時,不應涉入關說。一旦涉及專業領域,民意代表在向社會大眾說明時,先釐清真相,且必須向專家學者查證,千萬不要斷章取義,藉媒體大肆渲染,為增加自己的曝光率而導致失焦,這不是社會之福。

(作者為美和科技大學食品營養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