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龍應台的聾與盲

龍應台領軍的文化部,敢說真話的官員不多,資訊不足,決策失當,動輒得咎。

廣播金鐘獎明天就要頒獎了,今年中央廣播電台風光入圍卅一項,不管最後得到幾項獎,央廣節目除了評審,有幾位台灣人聽過?同業如何服氣?又如何吸引觀眾共鳴?難怪廣播金鐘越辦越冷。

廣播已是弱勢媒體,央廣拿國家資金,號稱國家電台,專對海外播音,卻是龍應台打開車上和家中收音機都聽不見的電台,對台灣能發揮什麼文化影響力?重新思考國家電台的定位與功能,讓國人聽見央廣,聽見好節目,不是比摀著耳朵頒獎更有意義嗎?號稱很愛紀錄片的龍應台,抽空去看法國紀錄片《音躍巴黎》吧,學學法國如何經營國家電台,如何用廣播記錄與保存自己的生活與文化?

台灣每年觀影人口約一千兩百萬,龍應台最近打算從電影票價徵稅五%,每年就有一億五千萬元做「電影基金」,永續扶植國片。她的本意是從現有票價「扣款」,卻昧於實務,不知片商只肯「外加」,票價勢必喊漲,民怨能不沸騰?

「取之於電影,用之於電影」不是壞事,國片輔導金曾讓李安與蔡明亮等名導有了初試啼聲機會,但是龍應台並不了解輔導金的濫發弊病,賺錢的人也鮮有回饋,「用錢」沒有規劃,只曉得加稅「要錢」,誰願意做這種冤大頭?

聽不見,看不清,龍應台要修的文化學分太多了。(藍祖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