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女性看印度人批評美國小姐

◎ 游芬妮

近日看到新科美國小姐在印度飽受批評的新聞,我不禁想問:「她是美國人、她當選的是美國小姐,你憑什麼批評她?」

紐約出生、長大,對她而言,她是美國人,她拿的也是美國護照;雖然她的雙親來自印度,我想她仍會認為自己是美國人,一個流著印度血統的美國人;所以她參加的是美國小姐選拔而非印度小姐選拔。

對於第一代移民者而言,出生國確實是其不可割捨的一部分,縱使已在他國落地生根、成家立業,在內心深處,他的家仍是童年記憶中那個位於遙遠異鄉的那個家,他還是那個國家的一份子,因此很多第一代常要求孩子切不可忘記「祖國」,希望孩子多接觸、了解「祖國」。但到頭來,那個國家,對孩子而言仍只是地圖上的某一國度、雙親口中的童年回憶,也只是用來解釋為何自己與多數人容貌、說話腔調等等有異的理由罷了。

我們當然不能責怪那些出身於、來自於對岸的軍人、軍眷或是其他二戰後移民,因為他們很多人仍無法忘記那個童年的家。但是,孩子呢?孫子呢?六十多年了!生於台灣、長於台灣,甚至即將老於台灣,這些孩子們的歸屬感、國家認同感會在對岸嗎?

我的疑惑是,為什麼當許許多多有色人種後裔勇於成為一位美國人的時候,台灣卻還有一些人不願承認自己是台灣人?

(作者任職航空業,基隆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