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的三倍成長空間

■ 張昭仁

台灣每人國內生產毛額,要如何從一萬五千美元變成四萬五千美元呢?如何提升產值?可從兩個方向著手,第一是生產更高價值的產品,二是針對同一產品,進行垂直整合,除了代工製造之外,更進一步的經營產品微笑曲線(Smile Curve)中具有較高附加價值的市場行情與研究發展工作,提高生產價值,間接提高國家生產毛額。

要達到高檔產品與高附加價值,產業結構必須改變。好的產業結構包含高素質的生產工作者、好的生產流程、好的品質、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符合美、日、歐盟高消費者的需求。理論上是如此,但實務上一萬五千美元與四萬五千美元之間有三倍落差,如何改變產業結構、克服落後,迎頭趕上呢?

產業界經常討論橫向發展與縱向發展,橫向發展是以同一產品水平擴大版圖,縱向發展是切入產品線的不同階段,橫向發展最容易,但未必是最好的,縱向發展可能辛苦、耗時,結果卻是甘美的。

長期以來,台灣廠商是世界生產鏈中的代工市場,一九九○年中國開放以來,廉價工資始終就是台灣廠商的威脅與誘惑,二○○○年以前,政府採取戒急用忍,有些企業經由原來代工管道,買下美國的設計與行銷公司,進行生產線縱向垂直整合,台商變成為美商,利潤從微薄的代工(三%)變成完整的產品毛利(十二%),這種模式有好幾個成功的範例。

二○○一年「經發會」決議積極開放,從此,利用中國廉價勞力、進行橫向移植的簡單方法,成為企業主流,垂直整合不再被人重視。其實二○○一年美股重挫,許多矽谷公司面臨破產,當年台商如果持續垂直整合的策略,併購美國設計與市場公司形成完整產品線,並趁勢成為NASDAQ上市公司,現在NASDAQ翻了兩倍,當年面臨破產的公司今天市價都難以估算了。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最簡單的方式往往不是最好的方式,而深耕者終將獲得加倍報償。台灣經濟成長需要有國際視野,鎖定國際市場,誰說台灣經濟沒有三倍成長的空間!

(作者為會計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