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張志軍的問題 龍應台有答案

◎ 董森霖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近來不只一次「訴苦」,認為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方很「給力」,但台灣人民似乎不領情,他很納悶。張志軍的問題,龍應台給了答案!

龍應台說,據她觀察,馬政府跟社會、媒體跟社會,「那種信任的關係,幾乎蕩然無存」、「結構上的不信任」已經產生了(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102452.shtml)。她的觀察沒錯,也就是這種不信任,顯示出馬政府的執政基礎流失,加上三年前宣傳得天花亂墜的ECFA徹底失敗,現在又要霸王硬上弓強推服貿,根本已經無法說服台灣公民!

台灣內部須透過理性多元審議的民主程序,進行深刻的政策討論,以形成共識,才具政策合理性的效用;而馬政府卻根本沒有充分徵詢民間意見,也沒有進行衝擊評估調查,更沒有事先讓國會參與監督。對於共產中國的張志軍來說,這很正常;對於民主台灣,這可是會引發強力反彈!從這角度,張志軍就可理解,儘管國民黨立委在立法院居絕對多數,但如果不能說服在野黨和多數民意,一樣會在媒體取決民意下,將服貿拖下馬!

對兩岸來說,重啟服貿談判,或許是目前兩權相害之下可行之路,更何況此在國際有前例可循。像美韓的「自由貿易談判」(FTA)談判至今,距簽署日(二○○七年六月三十日)至今已超過五年。主要是美牛及汽車議題遭到美國國會杯葛而未生效,復於二○一○年十一月及十二月雙方重啟協商,並對汽車議題有所讓步及修改內容,直到二○一二年三月十五日才正式生效。台灣各界已有重啟服貿談判的呼聲,張志軍應深刻理解台灣民主社會的特質,將重啟談判列入考慮。

急事緩辦,事緩則圓,古有明訓。張志軍面對馬政府的準備不足和爭議頻繁,不如徵詢台灣在野黨,多多了解台灣民意,重啟談判,或許有機會往前走;否則,「先TPP,後服貿」的主張已經出現,說服力很夠,服貿的民意基礎本已嚴重不足,國共若要硬上,絕對得不償失!(作者為國民黨退休黨工,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