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央社溫水青蛙 總編輯裁示不發

◎ 呂孝佛

昨(十二)日中央社馬尼拉記者林行健發出專電報導「亞錦賽錯稱中國台北 抗議奏效」,詎料,該社卻發出「總編裁示不發」,不久又緊急將該新聞下架,還發出「校正公告」,宣稱文內有誤,改發為「中華男籃今午凱歸」。不過,網路上還是看得到這條「總編裁示不發」的稿件,引發熱烈討論。

從該報導導言觀察,一開始就指出:「第二十七屆亞洲男籃錦標賽,現場播報員多次以『中國台北』稱呼中華男籃代表隊,中華民國駐菲代表處館員提出抗議奏效。」報導也詳述駐菲副代表張泰來指示同仁向主辦單位及播報員抗議過程。換言之,此則報導符合專業,亦相當平實,何以「裁示不發」?

中央社本具有「國家通訊社」的屬性,泰半須賴政府編列預算支持(接受國會監督)。此與過去的「國營」媒體(如台灣新生報)官方立場和任務,大同小異,皆須維護國家及政府立場,並堅守新聞專業,只是傳播內容和載具(工具)不同罷了。

就此新聞而論,中央社總編輯可採取的處理方式,包括指揮採訪國際同業、菲國、主辦單位、 我駐菲代表處、僑領等,廣納各方看法,並作平衡報導,進而批駁「中國台北」的不當,俾符合「國營」的任務要旨(過去「世界衛生組織」亦有類似的報導,其處理方式可以參考)。且中央社處理類似國名爭議新聞經驗不少,亦應有免疫力,「撤稿」是最不得已的負面方式,況且今天網路發達,應一本其標榜的「正確、領先、客觀、詳實」,向國人作明確、詳實說明交代。現不思此圖,被網友質疑只因出現「抗議『中國台北』」便予「裁示不發」,是「怕得罪、怕惹事」?還是忘了新聞專業才是最堂正的磐石?令人不解。

如果不健忘,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何清漣教授曾寫過「紅色資本滲透與臺灣媒體的『選邊、靠岸』」,已對台灣確實產生「溫水煮青蛙」效應,甚至使媒體亦產生「寒蟬效應」。中央社不是商業媒體,本應站在國家利益處理新聞,今卻形同與外交前線的駐菲代表處唱反調,被質疑有不願得罪北京的傾向,也變成「寒蟬」、溫水青蛙了嗎?(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曾任大學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