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拆掉獨裁者的權力架構才有希望

最近半個月,台灣的都會與城鎮,到處爆發示威抗議甚至衝突事件,本週開始,隨著立法院二次臨時會的開議,國會殿堂門口每天被包圍衝撞,以「奪回未來」為訴求的青年學子,甚至取代了傳統面孔,成為街頭運動中新的生力軍。一個業已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後的政體,照理已經完成了民主鞏固階段,前述現象絕不應被視為「正常」。相信不少人會觀察:當社會不滿已經沸騰若此,並且以行動對當權者直接說「不」之後,到底有沒有用?是否能造成現狀的改變?

這個問題,必須分兩個層次看,一是民選政府如何看待民意的展示?二是當權力的傲慢出現時,公民力量是否備妥了因應方案?前者,當連任總統忘形指責「高級知識份子」反服務貿易協議「不堪一擊」,並宣稱服貿辯論是「造謠和闢謠的對抗」;同時總統府也已宣布本月上旬總統將出國訪問,根本無感國是如麻,答案已經非常明確。因此,現在的關鍵在於後者,也就是當獨裁者不改其專制之志時,大家有沒有進一步的辦法破解?

馬英九為什麼不理你們?兩個實例可以透析其心態。大家可以回想二○○三年世界衛生大會時,受中國SARS牽累最烈的台灣要求參與WHA,沙祖康之所以敢啐罵「誰理你們」,原因在台灣未進入國際體制之內,而體制內的各國同意中國要求否決了台灣的參與。另一例是台灣李政府時期,進行了六次修憲,有家報館以連續社論嚴厲抨擊,有幕僚就此詢問,李登輝說:「舉手又不是他們在舉」。充分說明國民大會由國民黨多數掌控的方便性。同樣的道理,面對早就對選票翻臉的馬英九,訴諸一切價值皆必無效,這是一場非常現實的理性計算,要能壓著他的脖子向人民低頭,唯有拆解他的權力系譜。

馬英九的權力三部曲很簡單,他在郝龍斌、朱立倫、胡志強支持黨主席連任時哽咽,因此得以主席權力繼續控制不分區國會議長與六十五名國民黨立委,從而在強力通過核四公投、服貿協議等各案,並且否決總統罷免案的可能性,可以「隨馬所欲」。有了體制內的前述共犯支撐,凡屬體制外的公民抵抗權,他就動用警察、司法壓制排除,這些場景已經出現,任你再熱血僨張,烏青掛彩,亦如煙火,再奪目,放完了,所有的條文也通過了。即因如此,這個政權因而膽敢點名經濟系主任造謠,放任國民黨徒眾對各行業反對者大潑綠漆,軍檢起訴書避重就輕、竟責推死者,「尊重」地方大搞中國烏崁翻版的土地財政,大埔四戶拆了也就拆了。

馬英九所領導的政府,放肆妄為若此,說穿了,現在站上檯面的所有對象全不是其權力場域的競爭對手,不會危及其權力的持續。所以嗆聲由人,推擠由人,總統我自為之。問題本質如此清晰,該問的是要怎麼做?西元前四十四年,權傾一時,實施獨裁統治的羅馬共和國終身獨裁官凱撒,不願將權力交回議會,準備遠征帕提亞稱王之際,唯有他最親近的布魯圖斯與元老院成員能夠結束一切。民主時代的好處是不必暴力,但是同馬一起踐踏人民的國民黨共犯群,不應該噤聲納涼,甚至暗處作惡,他們既不主動切割、公開反省,自甘為投票部隊,人民就必須以他們為目標,收回對他們的授權,令他們直接面對選民的審判。唯有拆掉國民黨的權力建築,才得以讓心中只有權力的馬英九者懼。

全民有權利要求國民黨三都、十二縣市首長與全體國民黨立委,就核四公投、服貿協議一一表態,在野聯盟有責任結合公民團體,在全國各選區發動罷免準備行動。如果反對黨只說不練,遲鈍無方,制衡無能,那麼這段時間所有自動號召、衝鋒陷陣、公義無私的公民社會「黨」已經誕生,足以取而代之,成為台灣全新的領航力量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