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歧視來自無知

◎ 卓耕宇

日前聽聞學生因小車禍到社區診所就醫的不舒服經驗,心中難掩憤怒與心疼。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職業病地反思著什麼條件讓我們所處的社會,一再複製性別偏見,甚至讓歧視無所不在!

在性別的光譜中,我的學生被定義為跨性別(transgender)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類屬的變裝/扮裝者(cross-dressing),生理男性的他,在日常生活中舒服自在地以女裝現身。不過,一切的自在卻在意外的就醫需求與情境中,徹底被攪亂。首先,掛號時的身分證件,國中時期的男孩照片,與此刻眼前的女裝所引起的騷動,筆者可以理解當下受理窗口因認知不足產生的訝異表情,接著一連串的質問與不可思議,徹底讓缺乏性別敏感度與友善的醫護們露了餡。過程不斷用窺奇與質疑的眼光和語氣,反覆詢問著:這是你/妳嗎?你/妳是男還是女?你/妳有變性嗎?學生在接連的侵犯隱私質問下,擔心引起莫名困擾而淡定回應,不被信任的醫病關係衍生皮肉傷之外的心理創傷。帶著雙重傷口離開診所,但焦慮卻未停止!

一早,學生意外接獲前天就醫診所的來電,電話彼端的醫護人員詢問:你/妳有沒有帶原(指B肝或C肝,甚至意有所指的探問HIV)?昨日清理傷口的過程,生理食鹽水有噴到護理人員的眼睛,她很擔心…。這通電話除了讓學生當下極不好受外,更擔心診所會不會因對跨性別無知的歧視詮釋,打電話到老家詢問家人?這通電話不但對傷口復元毫無幫助,更傳遞著對於學生性身分與疾病污名的連結,豈不是在傷口上撒鹽!

人權的侵犯,對於跨性別的無知,都是歧視的體現!筆者可以理解醫護人員的擔心,但專業知識的基礎是消除無知帶來的偏見,而非用專業位置來恣意評價人。

(作者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常務監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