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與陳藹玲聊Anne Morgan

◎ 董恆秀

媽媽監督核電聯盟發起人陳藹玲在立法院和媒體座談,因核四爭議難解國難當前,加之反核受到來自其他名流的壓力,哽咽落淚。

的確,就一般人際關係,富邦董娘和反核之間,表面上有強烈衝突,若非有相當的抗壓性以及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應該撐不了多久就會打退堂鼓。

我想到二十世紀初世界最富有的資本家J. P.摩根的小女兒安.摩根(Anne Morgan)。在美國聯邦儲備未成立前,J. P.摩根掌控所有金融機構,他的一言一語華爾街奉為聖旨,他也曾以一己之力阻止股市崩盤。安.摩根出自這樣的家庭,與勞工的身分大相逕庭吧?

一九○九到一九一一年間,紐約女襯衣工人掀起一波波罷工(The Shirtwaist Strike),當年的女襯衣工廠之興盛,有若今之孟加拉的成衣工廠,工安也非常差,縱然每天全國平均有一百位工人死於工安意外,依舊未能喚起政府對勞工安全的重視。

安.摩根在一九○九年得知罷工的原委後心有所感,她說,「如果不為他們做點事,我們沒辦法生活。」於是她捐款給罷工組織、租車輛共襄示威遊行,並與另一位名流艾爾娃(Alva Belmont)共同擔任一個挑戰警察執法態度與召募自願罷工委員會的主席。她的參與,提高了工人罷工的能見度,喚起更多上層人士注意勞工困境。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有名流安.摩根參與爭取勞工權益運動;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則有名流陳藹玲跳出來呼籲停建核四。我們先是人,然後才有其他社會賦予的身分,因此不管是那個階層的人,存在的內涵與意義,皆有賴自己去建構。個人若能因較特殊身分服務更多人,而非搜刮更多資源,這樣的特殊身分就有意義、讓生命更有光芒。(作者從事教職與翻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