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連食品安全都把不了關?

◎ 郭振鶴

中經院表示,毒澱粉事件對食品影響很廣,很多小吃業者哀鴻遍野、甚至停業,因賴以為生的消費者少了約三十%以上;許多食品廠商認為,毒澱粉黑心食品風暴在下個月可能會更嚴重。

食品安全的管控問題不外乎是兩大方面,一是政府單位機關,另一個則是制度與法條。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與行政院環保署以及經濟部工業局,加上農委會的CAS優良農產品標章制度,在食品安全的問題上,各主管機關權責區分不清,有許多的漏洞跟灰色地帶,讓不肖食品廠商魚目混珠、混水摸魚。《食品衛生管理法》本身的漏洞,讓事件所波及到的產品與廠商範圍如此嚴重。

政府目前應成立一個跨部會的專案小組,由政務官主動出面說明毒澱粉與其他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理進度,並宣導六月初《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重點:如何可以預防食品安全問題再次發生,穩定民心保證民眾吃得安心、買得放心;政府也可推出一套食品安全的認證標誌,提供給小吃業者與供應廠商,且一段時間就須稽查更換,鼓勵消費意識抬頭。多跟民眾宣導與辨認哪些是檢驗通過安心的業者,並公佈稽查不合格業者,嚴格抵制不肖業者與產品。

總之,整合上中下游業者自發性要求食品安全,有合格的把關與認證具體做法,才能讓消費者安心,食品廠商才不會有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作者為東吳大學商學院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