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胡適 何凡 張曉風

◎ 陳穎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召開記者會呼籲,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應該恢復為必修,且文言文佔國文教育的比例也應該增加。我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胡適先生這麼說過:「我手寫我口」「有什麼話,說什麼話;話怎麼說,就怎麼說。」而且,他還自謙自己的白話文章是所謂的「改足派」,受到文言文的影響太深,頗有一點引以為憾的感覺。

前總統府資政李璜曾經這麼描述胡適推廣白話文的貢獻:「白話文對於科學思想普及之功,不待深說,盡人皆知。只舉一件事:如果沒有白話文的提倡與應用,這三十多年來,我們教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教員,便沒法去使學生言下領悟,書看得懂。」學習文言文,除了對寫作者的詞藻深度「可能」有些許幫助,對一般大眾來說根本只是一種負擔。

知名的報人何凡先生,很多年前就曾經在《玻璃墊上》專欄裡這麼寫道:「曾有人試辦文言刊物,但是後來因為找不到讀者而停刊,死人身上是沒有什麼特效藥好用了。」也就是說,讀者們早在許多年以前,就已經用腳投票把文言文給罷免了。

大量閱讀的確會有幫助,但既然要寫的是白話文,閱讀的書籍最好也是白話文才好。文言文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低,而且未來恐怕還會越來越低。當然,像張曉風這類的文學家,會想要推廣文言文,甚至希望學校課程中放進更多的文言文,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就像生物學家可能會希望學校裡有更多的生物學課程,而地理學家也可能會喟嘆學校教育對地理學不夠重視一樣;人們對於自己的專業,總會認為重要程度勝過其他,這本來就是人性。

很多進階的學問,等到進入大學以上的學術殿堂後再去鑽研就好。除非未來想要走中文或歷史研究的路子,中學生真的完全不需要把太多青春時光,消耗在艱澀難懂的文言文典籍上面。(作者為雜誌編輯,彰化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