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經濟突圍

林文政

藉由國共經貿論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一方面與台灣大企業家握手,一方面對台灣中下階層示好,釋放十五項利多,中國對台的經濟圍城策略已十分明顯,台灣如何突圍?中國經濟戰已是個老問題,但無論「戒急用忍」、「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等對策,台灣一直無法有效抗拒中國的磁吸。

中國磁吸效應,日本也深受其害,前幾天觀看JET日本台的「日本製造業生產線復甦」,或許日本經驗可供借鏡。日本佳能公司深感中國政治、經濟不確定因素,決定關閉中國廠,回日本大分縣設廠,當然日本人工資遠比中國高,生產效率是彌補工資的唯一方法,他們重新設計一百米的生產線,成為區塊式生產線,研究縮短運輸動線,改良零件放置位置,省下多餘的動作,縮短生產時間,以速度省下工資。

日本生產管理專家為中小企業的生產效率把脈,覺悟日本生產成本高昂的現實,改變企業管理的心態,置之死地而後生,從每一個細節找出節省成本的方法。獨特的生產技術一向是日本的強項,但是面對中國超低工資的挑戰,技術固然可貴,但未必可恃,不同領域的策略聯盟,善用不同的特殊技術結合,獨特的市場定位,生產獨一無二的產品,成為日本貨殺出中國重圍的密技。

政府喊根留台灣很久了,但是企業西進的腳步卻越來越快。口號無助於企業體質的改善,只有挽起袖子,組成專案小組從實際的產銷流程、融資,全面檢討改進政府政策,實事幫助企業界留在台灣打拚。個體企業也流下汗水,從每一個生產環節、銷售策略,以速度和效率省下台灣和中國的工資差額,當台灣生產的效率實質提升了,企業的生產線就不必西進中國了。

(作者林文政,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