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錯誤的想定 比卡彈更可怕

◎ 呂禮詩

十七日在澎湖山水海灘所舉行的漢光廿九號演習,是睽違了五年之後,漢光演習再度進行三軍聯合實彈射擊,由三軍統帥馬英九總統親臨視導。陸軍九座雷霆兩千多管火箭九波的連續射擊拉開了序幕,接續空軍的IDF、F-16及F-5E戰機對海上的假想目標,先後的投擲炸彈進行空中制壓。惟海軍進行泊地攻擊時,以二艘錦江級艦與一艘成功級艦所組成的打擊支隊,卻因連續的七六快砲故障,而留下了不完美的句點。

此次實彈演習出包的錦江級高江艦與成功級鄭和艦所使用的OTO Melera MK-75 76mm快砲(七六快砲),具有緊緻、射速快、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無論是600噸以下的南韓尹永夏級飛彈快艇、新加坡勝利級巡邏艦,3000噸以下的德國布倫史瑞克級巡邏艦、日本初雪級驅逐艦,甚或是6000噸的日本村雨級護衛艦、德國薩克森級飛彈巡防艦均使用此一火砲,足見其穩定性深獲各國海軍的肯定。

既然如此,又何以在同一演習中、兩種不同的艦艇上同時發生故障?由目前新聞影片及海軍司令部的說明中,其實可以略見端倪。以防空見長的七六快砲進行水面射擊,足見海軍高層在畏於對空射擊脫靶的可能,而設計與實戰脫節的水面射擊作秀想定;且又為了讓觀禮台上的馬英九總統便於校閱,進行與教範不符的5000呎(約1500公尺)水面射擊,然此與成功級艦七六快砲的低仰角安全極限相衝突,故才造成系統的跳脫。

另由於七六快砲強調其自動化,故無論是裝彈、開關砲閂以致於後座退殼等機構作動,皆是以近接開關感應控制,然以錦江級艦艏破浪時主甲板上浪的嚴重程度而言,對數量繁多的七六砲近接開關是很傷的;另錦江級艦原始設計為耗電較低的40mm快砲,在換裝耗電量極高的七六快砲及射控雷達後,其電力的品質想必也是雪上加霜。且錦江級所換裝的七六快砲皆為陽字號除役後所拆裝封存的舊品,雖經啟封後的廠級保養,然面對如此惡劣的操作環境,抓彈臂近接開關的連續燒毀也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海軍的作戰環境介於大氣及海水兩種性質迥異的介質之間,故其複雜程度高於其他軍種的單一介質環境,對於演習想定的設計與火力展示的規劃,自當更為謹慎;十年前的「漢光十九號演習」就曾發生因想定設計的不當,而使海龍潛艦所發射的魚雷導線斷裂後,因靶艦吃水過淺與音響訊號的失真,導致魚雷無法歸向而失控「登陸」的意外。此次七六快砲的故障,凸顯的是海軍在演習想定設計上的急功近利與武器改裝上的思慮不周,如不痛下決心打破逢迎拍「馬」、官大學問大的官場文化,再多的將官出來鞠躬道歉,也無法阻遏下一次的意外發生!(作者曾任新江軍艦艦長、前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