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媒體亂報 媒體亂象

◎ 陳志今

某家電子媒體誤用英國女皇的影像來傳達柴契爾的死訊,這想當然耳成為筆者英國朋友茶餘飯後的玩笑,而此媒體也道歉了事。但依筆者所見,此事非同小可。

媒體的根本並不只是向大眾傳達正確的訊息,更重要的,是要傳達聽眾應該要知道的消息,而非聽眾想要當聊天時的小道消息。電子媒體二十四小時播放新聞,導致新聞素質過去幾年大幅降低。每天整點,若非政治要聞,八卦新聞或無關緊要的地方新聞已成新聞頭條常客。柴契爾的死訊充其量只揭露了某些新聞媒體已經衰退到連國際消息都無法正確傳達的地步。為何電子媒體對柴契爾夫人在國際間─尤其是她所點燃的蘇聯共產崩潰及英國乃至國際間的金融改革─對台灣的一九八○年代的影響,鮮少報導與分析呢?

另一則剛出爐的國際新聞,也正警惕台灣媒體缺乏國際的眼光及高度。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學會發表報告,指出在美國的進口米當中,某些國家的米含有高濃度的鉛。作者強調這些進口米「鉛濃度居然高出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認定為危險值的十至十二倍」。這個報告也已呈報英國相關當局。台灣米居然與來自中國的米排行危險米第一名!在台灣吃米長大的筆者相信台灣米的品質絕對禁得起考驗,但卻不見任何台媒對此報告有所反應,遑論政府有任何作為。

這些新聞對台灣聲譽不啻為重大打擊,台灣媒體是該好好改革的時候了。

(作者為劍橋大學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