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真假台灣小吃

■ 林彥佑

拜讀四月十日「小吃,越台灣越有名」一文,筆者想提出淺見,就教於先進。

筆者很欣賞墾丁所舉辦的半島藝術節,因為墾丁剛好位於恆春半島上,配合當地的沙雕、赤腹鷹過境、生態資源、恆春古歷史、熱帶海洋文化,的確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饗宴,而這正是符合文化的精神所在。

至於蔡政忠教授一文中所提及的台中珍珠奶茶,請問,珍珠和台中有什麼關係?奶茶和台中有什麼關係?其實這是嫁接的、沒有根的,只有一時的潮流;沒有在地性,就無從形成「文化」。嚴格來說,台中的珍珠奶茶是一種「假台灣小吃」。

但是,台中歷史悠久的名產太陽餅,則是考量到台中特有的資源、產業條件、氣候等而誕生的;台中大甲的草蓆也是考量到當地的氣候與生態,而生長出在地的藺草,這才是符合真正的「在地文化特產」。新竹米粉也是一例。

台灣許多小吃或文化,是為求「做生意而做生意」,並非從「在地性」考量。台灣小吃推銷到大陸,甚至國際市場,或許能夠進一步考慮,把「在地文化特產」再創新,並發揚光大。

(作者為文化工作推動者、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