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小吃 越台灣越有名

■蔡政忠

筆者遊走兩岸多年,觀察台灣人對自己辛苦研發的地方小吃,有些業者彷彿沒有自信,非得要掛上「中國地方特產」才賣得心安,有些更患了「崇中症候群」。

例如:福州從未產福州包或胡椒餅等小吃,在台灣許多夜市確硬拗「福州包」和「福州胡椒餅」這怪名;上海根本沒有特產滷味,卻在台灣常看到「上海滷味」;溫州自古未聞特產餛飩,在台灣卻常看到「溫州大餛飩」…,明明這些全是產自台灣的小吃,卻硬要掛上別人的名字。有次更看到旅台的中國遊客大罵台灣的小吃子虛烏有、瞎編亂撰!

反觀一些以台灣為招牌的小吃,卻能「反攻大陸」,在中國賣場賣得紅紅火火,例如:永和豆漿、台灣香腸、新竹米粉、台灣紅豆餅、台中珍珠奶茶、岡山羊肉爐、阿里山茶、台灣水果…等。試問,如果當初發明這些小吃不秉持台灣優先,全改成中國地方特色小吃的話,今天有誰會知道台灣是聞名世界的美食王國?(作者為大學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