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雷達站的建置 必須不對稱思考

◎ 呂禮詩

昨日媒體披露了肩負台灣東北空防重任的空軍東澳嶺雷達站地基崩塌的險象。空軍司令部雖表示己進行初步的地質調查與植栽整治,然依據以往的經驗,山坡地的地質不佳,其地基的改善成效經常難如遇期,屆時不但虛耗公帑,亦將影響東北海空軍情資的獲得、造成國軍戰備上的嚴重罅隙,不容國防部無感以待。

國軍重要陣地選址不當,而致地基無法負荷、造成部署危機的東澳嶺雷達站並非首例,多年前部署於高雄柴山的雄二飛彈陣地亦復如此!柴山的地質狀況惡劣、地滑頻仍,民宅的龜裂與道路的坍塌時有所聞,唯當時海軍高層執著於人力規模而昧於地質結構的惡化,仍執意耗資億元進行地基改良與植栽。

惟不過數年,大自然的力量將具抗炸能力的陣地結構破壞至「日可窺視陽光、夜可細數繁星」之窘境,方才不得不遷移他處。若當年非以人力維持進行考量,而以地質困境作專業思考,將不致於造成數億國防預算之虛擲。

今年即將成軍服役的樂山長程預警雷達陣地,施工過程中亦曾傳出土建平台強度不足,而地基必須另行補強的新聞,凸顯雷達陣地選址及地基工程的重要性。雷達陣地的地質穩定尤其重要,任何角度的些微偏移,在長程目標的獲得上都將造成飛彈接戰上所無法接受的誤差。且在高山地區進行部署,其所必須具備之多迴路電源供應,不但與現有環保與國家公園相關法令有違,且造成沿線居民的惡感。

以解放軍近年來在衛星偵照與導航科技的進步,致使無人載具及長程導彈攻擊能力提升之一日千里,以此類固定陣地進行目獲,不但平時的補保維持不易、戰時更將在第一時間遭受外科手術式之摧毀,更遑論近年來極端天氣現象頻仍,所可能造成的地質破壞。

中長程雷達囿於雷達孔徑之限制,結構甚鉅固然難免,但無論是美國「陸基機動X頻雷達」(Ground Base X-band Radar, GBX)或近年來歐洲國家及對岸解放軍不約而同的進行被動或非傳統雷達之「不對稱」的研發即著眼於此。國防高層不應限於專業素養或刻板印象,拘泥固定雷達陣地的籌建。此外,負責國防科技研發的中科院,亦應停止與國防科技無關之香雞排油炸鍋或「木氣爐」發電裝置等華而不實且欠缺市場考量之投入,聚焦於傳統偵蒐能力之突破與非傳統雷達科技之研發,才是解決雷達陣地地質困境之正途。

(作者為前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前新江軍艦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