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改革老是改革別人

◎ 蕭福松

馬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組織再造」及「五都升格」案,費了好大的精神和資源,結果並沒有預想中的理想、精簡、效率,能否提升行政效能及競爭力,很讓人充滿疑慮。更因為欠缺高瞻遠矚的深謀遠慮及整合能力,造成一邊談組織精簡,一邊增加員額的矛盾情形,形同幫破車胎打氣,徒然白費力氣而已。

「組織再造」規劃得冠冕堂皇,但事實上並沒有達到機關整編、瘦身的目的。各部會在本位主義、都認為本身業務很重要情況下,頂多就是縮編幾個無關緊要局處或裁撤約僱臨時人員做為交代。研考會能做的就是開會、研討、擬計畫,對真正需要整併改革的部會根本使不上力,以致出現改了名卻無法掛牌的「交通及建設部」、很重要但沒人要的「氣象局」,以及撤了招牌但員工仍在原處上班的「青輔會」,荒腔走板情形,大失組織改造原味。

考試院長關中大聲疾呼要改革公務員退休制度,從七五制改為八五制,又將實施九○制,認為公務員太早退休,會造成政府沉重財政負擔。從國際趨勢及社會公平正義面看,立意很好,可是面對「組織再造」後勞保局、健保局將改為公務機關,多增加近千名公務員,及桃園縣升格為「第六都」後,要增加二千名公務員,有如前頭緊關大門,後面忙開小門的可笑現象。

規劃不周延,配套也不完整,行政院與考試院又不同調,各搞各的,實在讓人搞不懂為何要改革?改革的成效在哪裡?

台灣幅員不大,卻擠了「六都」,彰化縣還等著候補呢!但究能縮小多少城鄉差距?改善多少民眾生活?提升多少競爭力?不無疑問。「五都升格」案就像一場鬧劇,要回頭已不可能,但繼續往前走,只會加劇政府財政的惡化及中央與地方的對立,始作俑者則是馬英九。

馬總統力推「組織再造」及「新國土規劃」,只著重改革理想,卻忽視衍生的效應。一如天真的小孩一心巴望天邊的彩虹出現,忘了自己正踩在泥濘地上。弄到改革走樣、全民看笑話地步,無異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咎由自取。(作者從事教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