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頻繁試射飛彈解謎

◎ 呂禮詩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例行記者會,發言人范麗青指出:兩岸雙方可在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進程中,討論「有關軍事部署」的問題;此一「撤導彈」的說法雖然並非首次,但是在習近平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及軍委主席後提及,意義顯然不凡。

中國建政以來,解放軍對於其軍事部署諱莫如深,不是國台辦或相關涉台單位所能指長話短的,此次國台辦對導彈部署能侃侃而談,不是有備而來、便是已獲授權,足見解放軍在導彈射程的提升與兵力投射的能力兼備後,內部對於導彈威懾戰略轉折下的爭取台灣「有感」與反制美日「介入」,已形成一定的共識。

惟令人不解的是,中國今年以來從7月的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8月的巨浪-2型潛射彈道飛彈及11月底的東風-31A型洲際彈道飛彈等一連串的試射,真正意圖為何?當然可能是對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及美國「重返亞洲」的軍事表態,然亦不能排除背後另存有其他的軍事目的。

威權體制下的中國外交系統與解放軍,由於缺乏一般民主國家的國會制衡,其對外展現實力的運作空間也更為靈活。回顧歷史,中國在1994至1996三年之中密集的進行了6次核試,當時各國亦難解中國的實際意圖,直至1996年7月29日的最後一次核試後宣佈暫停核試,並於9月24日簽訂「全面禁止核試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及其後發現最後一次核試的戰術化核武當量與美國W88核彈頭類似時,世界才恍然大悟:中共運用其超級電腦確認其運算結果與實際戰術核武試驗的誤差後,已再無核試的必要,故才簽署了「全面禁止核試條約」。

時至今日,由前日北韓成功的發射「銀河三號」長程火箭,我國國防部在隨即的新聞稿指稱「國軍長程預警雷達立即掌握火箭發射狀況」,似乎為解放軍半年以來頻繁的彈道飛彈試射意圖提供了解答:因為國軍長程預警雷達成軍在即,中國為避免其彈道飛彈彈道為我及美軍掌握及解讀,故才快馬加鞭的進行各型飛彈的試射。

雖然如此,國軍也不必沾沾自喜,當解放軍針對黃岩島爭議時,北海艦隊取道我東部海域南下,並屢屢通過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海域演訓。反觀國軍對東部戰場的經營,近年來除了宜蘭東澳嶺防空雷達站外,不見其他的投資建案;而去年漢光演習海空軍仍昧於敵情的進行戰力東遷,與今年海軍張鳳強艦隊長的越域操演處分等,在在的表露了國軍戰術甚至戰略思維上的匱乏。

國軍在面對解放軍裝備及戰力的跨代進步下,如果能力求在有限的預算內以不對稱思維妥為因應,或許比一天到晚為退役將領奔走春節慰問金更為重要!(作者為前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前新江軍艦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