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公民 肥皂箱 松山機場

■ 陳其邁

從英國回來後,我一直思索著高雄未來長遠的發展。

英國最令我欽羨的,是那樣一個鍾情於公共政策辯論的人文空間。

大家都聽說過英國海德公園的肥皂箱吧!這個肥皂箱已經穿越歷史,成為英國社會公民參與的代名詞。當任何一位公民站上這只小箱子,群眾緘默、專心聆聽。有意見,那就等著上下一輪的肥皂箱。每個人都可以有意見,但是人人都應受尊重,意見是用來辯論的,不是用來扣帽子的,這樣樸素的道理,竟要花上百年民主代價才能學會,怎麼不令人感嘆、動容。

在台灣,真正公共政策的辯論幾乎少有機會實現,原因不在台灣人沒有意見,而是我們缺乏尊重彼此意見、聚焦在政策辯論上的空間。一碰上政治,似乎只剩下口水;碰上選舉,更是口水滿天飛。

例如日前郝龍斌提出台北市松山機場階段性遷移的政策,待機場捷運興建完成後,將松山機場回歸台北公民的綠地空間。我不禁想到,這不是二○○二年李應元競選台北市長時所提出的政見嗎?當時藍綠對決的政治氛圍,有誰願意跨越藍綠界線跳出來說,其實這是一項值得支持的政見?

四年後的今天,台北市副市長葉金川用一句:「這個政策是李應元提過的,郝龍斌是民進黨的!」更荒謬地以政黨色彩切割政見,忘記了無論提出的人是藍是綠,這就是一項值得支持的政見!這樣的切割,似乎也切斷了公民對公共政策討論的空間。為了勝選,公民被迫戴上有色的眼鏡,只能用顏色區分政策,輕易犧牲公共政策論述與公民對話的機會。

公民社會的基礎,建構於公共論壇與公民對話。我擔任高雄市代理市長期間,在規劃六合夜市為行人徒步區時,我看到了公民社會的實踐,攤商與居民及政府部門共同討論這一條街的未來,從規劃到後續的維護管理,都是民眾自發性的。我想,市長只要多一點堅持與魄力,願意支持公民的想法與理念,公民社會的實踐並非神話。

高雄的發展已逐漸進入了「公民社會」階段,公共政策應該被討論,不管藍綠、不論誰提出,我們要的是一個可以討論、獲得共識的政策空間。透過「公民對話」機制的運作,呈現由下而上的政策機制,醞釀、誕生出公民期待的施政成果,在地生根,扎實生長,成為城市呼吸的一部分!(作者為前高雄市代理市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