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國經濟公投

◎ 祝祥嶙

任內遇到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危機,近四年的治理,經濟成長緩慢,失業率依然居高,歐巴馬連任之路一度不被看好。但最後結局讓人驚奇。以下縮小從經濟面的角度來解讀。

政見部分,財經政策兩人差異有限,刪減支出大同小異,較大的不同在於稅負。羅尼支持布希的政策,讓年收入二十五萬元以上富人永久享受減稅計畫;全面降低企業所得稅。歐巴馬則認為,富人不應再享此項計畫,降低稅負也僅限製造業。

羅尼明顯討好富人,減稅關照面包含服務、金融業。此一政策差異轉換成選舉語言,殺傷力倍增。歐巴馬陣營把對手刪減公共電視預算與減富人稅連結,批評共和黨「照顧華爾街,卻壓垮芝麻街」,對多數有被剝奪感又苦哈哈的選民具有說服力。

至於四年政績,可從意見領袖的客觀觀察窺見民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表示,如果歐巴馬是問題所在,為何美國的表現優於其他大部分先進國家?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Martin Wolf 也有類似看法,並指出國會中蓄意阻撓提案的共和黨人,也應承擔相當大的一部分責任。

對比歐巴馬,馬英九的國會獨大,是歐巴馬所沒有的優勢;走羅尼路線,上台大降富人稅,說是為了拚經濟(其實是兌現選舉承諾),最後交出的成績是「別人(主要競爭對手)還好,我更差」;凡此種種,與歐巴馬有萬里之遙。

美國大選,某種程度是經濟方案的公投。但台灣總統大選,往往是感性、易被操作(含買票行為)而錯縱複雜。付出八年痛苦代價而期望做不好就該下台的二次政黨輪替,可別太樂觀。

(作者為企業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