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衛生飲食才是補

■ 李秉穎

為了禽流感防治,總統、國安高層與農委會均要求禁止傳統市場宰殺活禽,但遇到很大的阻力。站在維護國人健康的立場,此事勢在必行!

國內曾有許多案例,都是抱持著生鮮進補的錯誤觀念,進食未經烹煮的食物,結果導致悲劇發生。例如多年前有人生吃蝸牛而罹患致命的廣東住血線蟲感染,也有人因為生吃血或卵而罹患霍亂。所以任何肉品都必須烹煮完全後才能進食,否則容易傳染疾病。既然都經過完全煮熟的過程,活禽市場肉品的營養成分不會跟冷凍肉品有什麼不同。

禁止市場宰殺活禽並不是只著眼於禽流感的防治,更重要的是活禽會傳染許多其他疾病。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沙門氏菌與曲狀桿菌,因為這兩種細菌都會寄居在各種家禽與家畜身上,而它們正是台灣都會地區細菌性腸胃炎最重要的兩種原因,每年有許多幼童與老年人因而罹患重症甚至死亡。

雖然台灣的公共衛生具有已開發國家的水準,但這兩種細菌性腸胃炎的發生率卻居高不下,此事一直困擾著許多專家,筆者則認為此事應與市場宰殺活禽有關。宰殺活禽會使市場的空間受到這類細菌污染,更危險的是新鮮肉品可能帶有一些細菌。完全烹煮固然可以殺菌,但經由間接接觸或污染砧板等途徑,細菌還是可能污染食物造成感染。我們必須認清活禽可能帶來各種傳染病的威脅,大家配合政府摒棄過時的錯誤觀念,相信此政策將可使台灣沙門氏菌感染率大幅下降,為台灣民眾帶來更健康的生活。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