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遺書裡閃動不滅的精神

◎ 黃惠君

「兒至死,以天下為己任」、「甚想念爸爸媽媽,但願真有來生,以求報答」。文化部長龍應台十月十一日將遭國家封鎖長達四十二年的遺書,歸還政治受難者江炳興家屬。

破碎的資料拼貼著江炳興的面貌,何以「至死,以天下為己任」?苦牢蹲了七年多,再二年即可出獄,為何仍企圖占領電台發聲。是什麼樣的聲音如此急切?

思索台灣命運的政治犯,遭時代所棄絕,但在大牢裡,江炳興們「懷抱理想,深知努力」,並未讓自己隔絕於國際局勢的變動。

一九六四年,法國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我們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已陷入危機;走至六○年代末期,邦交國一天一天減少,總統蔣介石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台灣風雨飄搖、岌岌可危。對台灣前途的焦慮,催化出泰源事件參與者江炳興等人,以生命發出聲音的力量。

他們原擬利用美國副總統安格紐一九七○年一月二日來台時起義,以利國際傳播,後延至二月八日大年初三衛兵較鬆懈時,江炳興、鄭金河等五名從事外役的台獨「叛亂犯」,利用中午換哨崗的機會,奪取槍械、發動監獄革命,期能占領電台,發表「台灣獨立宣言」及呼籲聯合國「容毛(毛澤東)不排蔣(蔣介石)」。

他們事敗逃亡,十天後遭逮捕,挺過刑求逼供的酷刑,視死如歸,未供出其他名單。事後風聲鶴唳,國防部趕建綠洲山莊,將政治犯移囚綠島。

是的,這是一起監獄武裝革命,如江炳興遺書所誌 :「懷著理想深知努力,最後乃以路途走得過遠而死」。國家至今仍棄絕他們,目前政府唯一處理戒嚴時期案件的單位,是不接受泰源事件的。而今天,只是人道的歸還遺書,罵龍部長是非錯亂的聲音亦有所表現。即使如此,但仍有許許多多的人對這樣的生命肅然起敬,因他們確確實實為自己的理想而死,在國家危急時刻,以生命發出聲音,奉獻給自己所摯愛的台灣。(作者為獨立策展人,歷史研究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