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數字看中生納健保

◎ 李志宏

貴報十一日頭版報導,關於中國在台學生納入台灣健保體系一事,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在臉書上貼文公開表示反對,強調中生並不是「全民」,也沒繳稅,若納健保,會拖累健保的財務。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則表示,這次納保的中生僅近千人,而且中生都是年輕人,醫療使用率應該不高,他們繳的健保費預計應會比醫療支出費用多。筆者就衛生署標榜健保的「公平、品質、效率」而言,除非健保完全沒有政府補助,否則讓沒納稅與有納稅的被保險人,獲得相同的健保醫療保險給付,絕對不是公平的事!

次就「繳的健保費預計應會比醫療支出費用多」的預測,擺明衛生署準備吃定中國學生,又是另一件不公平之事。根據健保局去年六月二十四日「全民健康保險外籍人士及大陸地區人士來臺加保及醫療利用比較分析專題報告」,民國九十九年外籍人士加保共四十五萬六千一百四十一人,其中以被保險人身分投保人數為四十萬三千兩百一十二人,占八十八.六%,平均投保金額兩萬五千兩百元,自付保險費金額約二十億六千三百萬元,使用醫療費用點數約二十億七千三百萬點;大陸地區人士加保共六萬四千三百八十三人,其中以被保險人身分投保人數為一萬四千六百一十七人,占二十二.七%,平均投保金額兩萬四千元,自付保險費金額約四億九百萬元,使用醫療費用點數卻高達約八億六百萬點,不足以支付所有醫療費用(加計投保單位負擔及政府負擔金額亦僅達七億一百萬元)。當然,上述統計數字尚有進一步解釋、分析的空間;但是,健保問題本不應以數字來解決。

或許,問題回歸施文儀副局長所言「全民」與衛生署的「公平」來思考才對,現在台灣健保問題出在「戶籍與國籍分不清楚」,就是何謂「全民」?繳費身分與醫療給付身分錯綜複雜,收、支都不一樣,就是何謂「公平」?二代健保所謂補充保險費的爭議,也是在前述兩種迷思下所引發,試問外籍人士將在台灣所得都回存母國,所生利息如何扣繳補充保險費?

解開健保目前困境應該沒那麼困難,區別何謂全民、健康與「保險」即可。惟解鈴人亦需繫鈴人,衛生署應在「全民」為後盾的基礎上,硬起來!

(作者為醫師及法律研究所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