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師範教育vs.吃飯教育

◎ 楊思偉

現今的台灣,在社會上六萬名儲備教師(俗稱流浪教師),加上少子化的情形未能有效改善下,優秀的高中職畢業生認為報考軍警學校比師資培育大學有前途,在教師節的此刻,身為教育大學校長的我,對於「後繼無人」的情形深感憂心。

芬蘭發展出全球最高品質的教育,關鍵不僅在於一九七○年代以來師資全面碩士化,或是其敬重教師的社會氛圍,教師的社會地位高,且自律甚嚴,更重要的是其師資生都是學業成就前八%的優秀年輕人;我們台灣在一九九○年代以前的平均師資生素質比芬蘭還優秀,敬業精神也相當足夠,但是目前有些師資生品德不佳,少許數理成績接近底標有之,作文不通的有之,我實在難以想像這些師資生是否可踏上杏壇,做為孔子的傳人。

目前社會上儲備教師如此多,經過激烈的教師甄選後,為何還有許多校長認為找不到合適的教師呢?因為許多師資生只為了通過教師甄選選擇題筆試,短暫十分鐘的試教,只會一二三四,不會批判思考;只會變魔術,不會班級經營。深思此種窘況,考量目前市場取向、短暫式的教師甄選,是否能找到好老師,感到有很大的疑問。

現今自助餐式的教育學程,形式化的實習輔導,單一選擇題的教師甄選,儲備過多的師資培育量,造成優秀年輕人擔心未來教育之路難走,成了流浪教師,不願意學習教育;師資生對於教育不再擁有熱情,只想湊學分畢業,也不願意認真地撰寫教學教案,只抱著補習班教材,這難道是好的師資培育方式嗎?

提供足夠誘因讓有志教育者能安心投入學習;用踏實、嚴格的方式輔導師資生,培育其教學力;在潛移默化的人格陶冶中,培育出有教育愛的教師。不要再盲目追求「只有激烈考試,就會有好老師」的想法,否則良師難現。

(作者為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校長、師範教育學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