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陶大偉和我的錯亂年代

◎ 陳炘

陶大偉死掉,對我們這個世代的中年人來說,是種複雜的情緒。

雖然很多電視節目都在懷舊,還有人說陶大偉是卓別林(卓別林真可憐,只要有些台灣的諧星死掉,都會被拿來消遣一番…)。很多人提到當年陶大偉、孫越和夏玲玲的《小人物狂想曲》,將情境短劇作為綜藝節目的主線,是種突破,我很同意,這在當年跟賴聲川、李國修和李立群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一樣,都是震撼台灣文化界的大事情。(當然夢想家事件爆炸之後,賴聲川的創意何來?有很多種解釋,但李國修再也不與他合作,可看出端倪…)

不管如何,這些都是我這個世代的記憶。

不過,要說到影響我最深的,還是當年的兒童節目《嘎嘎嗚啦啦》,這個節目是那個年代毫無選擇的「幼幼台」,小朋友大多定時收看。陶大偉主持,玩偶孫小毛由王偉忠配音,我小時候喜歡模仿,因為這種節目看多了,所以才練就了我明明是「本省」人,講起話來卻像是吃饅頭長大的眷村小孩一樣的本領。

我無法評論這個影響的好壞,不過,這卻是我童年塑造創意、活力和思考的重要素質。如今回憶起來似乎沒什麼,孫小毛紅到跑去拍電影,讓投資的邱復生賠了一褲子錢,也讓虞姓導演從此無片可拍只能教書。這些都是戒嚴體制底下的懷舊故事,當年的王偉忠也不是當今權貴包山包海的王偉忠,當年的賴聲川、李國修、李立群的影響,這些即使都是「洗腦政治」的一環,但也已經形塑了歷史的一頁。

這種重要性,也跟現在綠營視如仇寇的龍應台一樣,當年沒有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就沒有龍應台的《野火集》,沒有這本書的出現,也不會塑造我反抗權威的思想震撼。近日逛書店,隨手翻了翻因為龍應台當官,所以再度新出版的《野火集》,看了看那些當年讓我成為憤青、想經世濟人的文章,再對照如今國民黨主流的媚中政策,龍應台自己不會錯亂,我都跟著錯亂了…這可能也是思潮改變、成長與幻滅的一種過程吧? (作者為媒體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