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寒流有多冷?

■陳怡安

剛到美國留學時,看到他們的天氣預報上有一些指數,例如風寒溫度、熱指數、露點等,看也看不懂。總納悶,難道這些數字是給氣象專家看的?進一步瞭解後,才發現是自己常識不足,這些氣象資訊早就行之有年,且與戶外活動的安全與健康有關。

每個人都知道颳風時比較冷,但到底有多冷?四十年代南極探險隊的科學家設計了一個公式(1945 Siple and Passel Formula),來計算風寒溫度(或稱風寒指數)。風寒效應(wind chill)就是因風把體表的熱空氣吹走,加速體溫流失,讓人覺得氣溫比實際要冷。這個效應會增加寒冬戶外活動的危險,如凍傷與失溫。

二○○一年時,美國與加拿大的氣象專家利用新學理,把人放在風洞實驗,提出修正公式(OFCM formula)。這二個公式只適用於攝氏十度以下,但並不表示攝氏十度以上時,就沒有風寒效應。以本週日的寒流為例,北部低溫為八度,風速四十三公里,計算出來的風寒氣溫是零下四度(舊公式)與三度(新公式),這是人體在戶外真正感覺到的氣溫。

風寒溫度被溫帶國家普遍使用,台灣雖處亞熱帶,但高海拔山區與冬天的寒流強風,仍有顯著的風寒效應。若再加上逆風騎機車時相對風速提高,濕冷又比乾冷難受等因素,對台灣數百萬機車騎士而言,寒流來時恐怕要比氣象預報說的還要冷很多。

至於夏天時,濕度與輻射熱也會影響人體對溫度的感覺。皮膚是人體保持恆溫的散熱器,但濕度過高時會影響皮膚散熱,造成中暑或熱衰竭。這個濕熱的程度,就用「熱指數」(Heat Index)來表示。

例如:氣溫三十二度,相對濕度八十%時,計算出來的熱指數為四十四度,也就是說,人體實際感覺到的氣溫相當於四十四度;但濕度如果是二十%時,算出來熱指數卻是三十度。

所以濕熱遠比乾熱難受,因為乾燥有助於汗水蒸發而達到降溫的效果。台灣的夏天除了八十%、九十%的高濕度外,強烈的陽光還會直接將輻射熱傳送到人體,再增溫約五 - 十度。所以夏日豔陽下,人體實際上感覺到的溫度早就超過四、五十度。

另外,國外氣象報告中的露點(dew point),是預測天氣穩定與否的指標。露點是指空氣結露的溫度,當露點與實際氣溫差距很大時,表示天氣乾燥穩定。當露點與實際氣溫越接近時,除了表示水蒸氣很容易凝結而起霧或下雨外,水氣凝結所釋出的大量能量,還會造成天氣不穩定,如暴風雨(雪)或龍捲風。

國內的氣象資訊一向由中央氣象局專攬,理論上氣象局擁有最多器材配備,也最能掌握地區的氣候特性,以及天氣對人的影響,但氣象局提供給民眾的資訊卻十分簡略。甚至國外氣象網站上有關台灣城市的即時與預報資料,都比氣象局的官方網站還完整。

看來有志於民間氣象預報業者,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作者為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