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親中媒體眼裡只有中國沒有台灣

媒體在民主國家一向被視為第四權,為民喉舌,伸張社會正義,監督政府,針砭時政,扮演著人民代言人的角色。台灣由威權走上民主,多數媒體在這場寧靜革命的過程中,不畏當權者的打壓與黑牢,堅定支持民主化與本土化,乃是締造台灣政經奇蹟的政經發展的一大功臣。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儘管台灣已是民主國家,仍有少數通稱為統派媒體的親中媒體一直站在台灣人民的對立面,非但未能堅持台灣優先立場,在中國欺壓台灣時,甚至經常扮演中國欺壓台灣的鷹犬,施放一些友邦政要反對台灣,將台灣當成麻煩製造者的假消息、渲染戰爭危機,大肆報導所謂資金外流、股市重挫,民眾囤積民生用品的亂象,蓄意製造台灣孤立無援、人心惶惶的假象,企圖讓國人自亂陣腳,不戰而降。

從九六年台海導彈危機,一直到本土政權上台,努力推動深化台灣認同與主權地位的過程中,這些親中媒體無所不用其極製造恐怖與恫嚇的伎倆,一再暴露在國人眼前。

檢視這些親中媒體背離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行徑,他們之所以過去依附兩蔣的威權統治、外來政權,現在又對中國逢迎獻媚,絕非突如其來的,有如台灣俚語所說「半夜吃西瓜—反症」,而是長期一貫的奴性、意識形態、大中國情結與現實利益作祟。換言之,這些親中媒體在台灣民主化與本土化的過程中,一再站在反對台灣人民立場,扮演攔路虎的角色,可說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在兩蔣威權統治時代,媒體是特許的壟斷行業,不管是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執照均掌控在統治者手中。統治者不願見到媒體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乃將執照的釋出當成恩賜,於是報禁造成了一種統治者與當時媒體之間的利益共同體。

當時的多數媒體在現實利益的誘惑下,根本不是政府的監督者,反倒成為政府的啦啦隊,為政府的威權統治編派種種似是而非的理由、藉口,甚至抹黑污衊人民爭自由、民主的努力。例如,這些媒體在美麗島事件時,如何扭曲、抨擊、醜化民主人士,幾乎把當時的民主先行者當成江洋大盜,便可了解這些媒體對台灣民主改革與民主化的進展,不但無尺寸之功,還是迫害民主人權的共犯結構之重要一環。

台灣民主化之後,這些媒體在自由市場的競爭中,喪失既有的利益與優勢,顯然充滿了失落感與怨懟,乃轉而依附對岸的中國,從一個獨裁政權轉變為另一個獨裁政權的奴婢。親中媒體眼中只有中南海獨裁者,毫無台灣人民的福祉,因此儘管民主化與本土化是台灣唯一的出路,他們卻極盡一切手段,配合中國的意旨,瘋狂詆毀台灣的民主成就,完全否定台灣的主權。歷來,無論中國如何對台灣人民張牙舞爪、文攻武嚇,親中媒體皆不發一言、不吭一聲,反倒是當台灣挺身而出,反抗中國的打壓,要走自己的路,親中媒體立即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以最粗暴的用語、聳人聽聞的消息,怒罵打擊台灣的政府,似乎在為中國侵略台灣製造輿論。

同時,作為一個媒體的從業者,必須面對今日台灣的處境,表現一點知識份子的骨氣,先從明辨是非出發至少做到不扭曲新聞、不阿諛敵人,公正評論時事,其次,則是有愛國家的情懷,對台灣這塊土地,有一份真誠的感情,然後下筆為文才能成為一個不畏懼權勢、不奉承強敵,有骨氣、講是非,卓然獨立的知識份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