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回應「調高部分負擔勝於年度自負額」

◎ 唐志倫

劉瑩醫師對拙作的寶貴意見,提出幾點說明:

一、精算健保費率時,年度自負額對費率的影響可達二十%,但部分負擔只有二%。前者對醫療使用有遏阻效果(deterrent effect),後者卻無。因為投保人在健保局給付前,需先掏腰包付完自負額,才享有保險福利,浪費可減少。部分負擔十年前(二○○二年)大幅調漲過,迄今每人平均門診十四次,可有成效?

二、健保本來就是老弱婦孺、重大疾病殘障者、有醫療需求的用掉八十%資源,青壯健康者少使用(不使用),制度才能永續。住院大病、高科技診療、新藥給付等費用昂貴,年度自負額亦可一體適用,以杜絕浪費。若能如此,不只青壯人,全體投保人都可降保費。

三、精算師估計數值只用平均值,不取極小或極大的以免偏頗。五千自負額,五次削減數,只是代表控制浪費的概念。健保目前的困境,在於制度設計的不良,最大的原因是主其事的主管(官),不是醫師,就是公衛專家,沒有健保實務經驗,以至於「保險收費,福利支出」,淪落成今日的景象。(作者為美國藍十字藍盾健保前總經理,資深健保精算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