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北社評論】還要被莫拉克幾次?

◎ 張世賢

台灣入夏以來頗不寧靜,六月中旬梅雨加季風帶來的大水,在各地造成嚴重災情,尤其中南部的舊災區又被「莫拉克」一次後,重建的成果盡付東流。

民進黨執政時引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觀念,提倡綠色經濟,擬定保育重於開發的永續性政策,主張整體性而非片斷式的區域環境管理,用疏導的軟性生態工法,取代以阻擋水流為主的重型硬式工程,將土地還給大自然,而在二○○五年五月推出「國土復育條例草案」,但遭到和財團關係密切的藍營強力杯葛,到次年十二月為止在立法院程委會就被擱置了四十三次,迫使扁政府改提規模較小的「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以行政命令在各部會職權範圍內推動國土復育,較有指標意義者如:一、緩議中橫公路復建;二、中海拔以上山區禁止新闢或拓寬道路;三、收回濫墾地及出租造林地等。但如此小規模的搶救行動,還是遭到強大反對壓力,二○○八年馬英九一當選,多位藍營立委就迫不及待在他上任前的四月下旬,逼使即將下台的扁政府立即停止這項行動。

當年馬英九競選時提的環境政見,洋洋灑灑的內容其實與「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大同小異,但他一選上總統,全黨上下就把這項承諾「六三三」了,即使次年因國土殘破而使「莫拉克」帶來浩劫,也沒能讓藍營諸公正視大地的劇烈反撲。

極端氣候的頻繁出現已成「常態」,今後的台灣將不知要迎接多少個「莫拉克」的到訪,國土的全面復育,實已刻不容緩。

(作者為台灣北社社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