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油電關鍵在排碳量

◎ 李永明

電價開始調漲,民眾叫苦連天。

這次油電雙漲,問題一籮筐,有馬英九與執政黨的誠信問題;有經營效率與效能的問題;有採購弊案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沒先解決就要漲價,把虧損轉嫁給一般民眾,難怪民怨沸騰。但未來就算中油、台電虧損的問題解決了,台灣還是會面臨很棘手的困境。

首先,根據世界能源研究所(WRI)二○○九年的資料顯示,台灣年排碳量是二.七一億公噸,人均排碳量則是十一.八公噸,而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二○一一年的資料,台灣年排碳量是二.五億公噸,人均排碳量則是十.九公噸。如果再以每平方公里人均排碳量來計算(以WRI為基礎),台灣是美國與歐盟的一百三十幾倍、中國的五百七十九倍、印度的六百三十五倍。

第二,近年來台灣總能源成長率高於總經濟成長率,而歐美先進國家的總經濟成長率遠高於台灣,但是總能源成長率幾乎是零甚至是負成長。也就是台灣的經濟成長,依靠的是高耗能、高耗電的經濟型態與產業結構,歐美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依靠的是附加價值高且是低耗能、低耗電的經濟型態與產業結構。台灣的產業結構一日不調整、改變,將一直維持著高碳、高污染的環境。因此,調高油電價格、實施能源環境四法等,依然是治標不治本。

根據IEA二○○八年預測,二○五○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碳量,由於能源科技的發展,將由目前約三百億公噸減少到一百四十億公噸左右,其中能源使用端效率(四十七%)與發電效率(七%)是減碳的關鍵,佔五十四%,其次是再生能源(二十一%)。因此,目前政府與民間能做的,除了調整產業結構與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外,整體能源效率的提升,將是首要任務,碳捕獲與封存的技術研發也不容忽視,而核能發電國人有安全上的疑慮,則可以往無核家園的目標邁進。(作者為逢甲大學航太與系統工程系、綠能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