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ECFA 沒辦法

◎ 蘇穩中

根據財政部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衰退四%,減少金額為二十九.五億美元,若換算成台幣,以目前匯率計算,相當衰退約八百六十億新台幣,又以出口到中國衰退的比例九.七%最多。

今年第一季開始對中國出口零關稅產品大幅增加,但是根據財政部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料顯示,其中第一季七○八.三億美元的出口總值中,對中國與香港佔其中二七二.五億,與去年同期對中國出口衰退比例達九.七%,將近一成。且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率持續下降,中國佔台灣出口比重從去年第一季的四十.九%,再到今年第一季下降近三十八.五%。

上述數據可看出台灣與中國簽訂ECFA、且實施零關稅後,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率增幅持續下降,且對中國出口持續萎縮。台灣最大競爭對手南韓,其對中國出口亦呈衰退現象,因此台韓對中出口衰退可能與中國經濟放緩有關,但韓中並無FTA,南韓對中貿易成本高於台灣許多,可是台灣對中國出口雖有關稅減免,出口卻不比南韓亮眼,以去年上半年為例,以台灣產品在中國的佔有率,在實施ECFA早期收穫之後下跌到七.四%,是一九九三年以來的最低值,今年第一季出口比重持續下降,情況可能更為嚴峻。

另外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薪資統計顯示,今年一至二月平均薪資較去年同期減少二.一%,扣除物價漲幅,實質薪資負成長三.三四%,是台灣史上第四大薪資減幅,比十四年前的薪資水準還低,第一季公司倒閉數更高達七四三一家,ECFA簽訂後,廠商過度外移中國,其次資金流出台灣使新興產業發展緩慢,不易創造新工作機會,同時造成勞工薪資所得成長速度停滯。

在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ECFA失靈、出口數據不佳、公司倒閉情況嚴重、薪資持續下探,加上電價即將上漲,民怨已四起,顯然ECFA並未如政府一開始宣稱的「台灣進出口、貿易條件等均呈現正成長,對總體經濟有明顯正面效益。」ECFA沒帶來正面效益,馬政府卻急著漲電價帶來物價不斷上漲,民眾生活已經是越來越難過。(作者為國立高雄大學政法系碩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