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環保裸男vs.首都風化

■李文英

首都在一個國家裡通常扮演的是進步火車頭的角色,也是孕育革新議題的溫床。民間推動社會運動需要的就是首都在動員聯繫的便捷性與新聞傳播的聚焦性。日前,幾個大學生的在台北街頭裸體要求政府正視「京都議定書」的舉動,大舉攻佔重要媒體版面,無異是為八○年代以來的環保運動史留下重要的紀錄。

台灣近年來面對全球化的壓力,「拚經濟」儼然已是朝野難得一致認同的共識;加以兩千年政黨輪替之後,建立了較具環保概念的行政思維,種種大環境的演變,讓環保團體逐漸失去議題的主導權與運動的著力點。而選擇在「京都議定書」生效的前夕裸體抗議,雖然學生們的臨時起意讓場面略顯尷尬與彆扭,但在社運的策略上,顯然還是別具意義。

只是,一場社運的訴求,卻招來台北市中正一分局打算以「妨害風化」處理,那就令人啼笑皆非了。

首先,依照刑法對「妨害風化」的描述,幾乎都脫離不了「猥褻」或「性交」的字眼。而情慾的流動,恰巧又完全是自由心證,有的人看到街上辣妹的股溝或星光大道上明星走光就「性趣」盎然,但一般人,包括警方,並不會因此指稱其「猥褻」。

然而,對於高舉布條抗議的裸男,除了現場蒐證的員警之外,到底還可以勾起什麼人的性慾?何況,嚴格說來,這幾位學生的重要部位皆以大字報遮蓋,至多只能說是「擬裸體」,一場訴求「乾淨」、「原生」的環保活動被警方視為「猥褻」,實在是太不可思議!

這不免讓人想起去年三月大選後台北街頭的亂象,造成台灣首都的國際形象嚴重受損,馬市長不積極處理,反指中央政府建立「警察國家」﹔如今,面對學生的環保街頭抗議行動,市警卻打算速戰速決,進行傳喚約談,一旦在國際傳開,台北恐又將淪為笑談。

再者,馬市府放著市街巷弄、網路世界裡的無限春光不管,卻單挑環保團體,顯露的其實只是其保守的管制思維和對社會運動一貫的陌生疏離。這樣的首都,真令人搖頭汗顏。

年輕的學生發揮熱愛鄉土的精神,遵循新世紀的普世價值,參與社會運動,原是一件值得大家高興的事。至於運動的方法和策略,自有社運的檢討機制與輿論來公評。首都「大人」們,何妨以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社運的創意,切勿將焦點導向「色情風化」,方能讓社會大眾更精確地來理解此一事件。(作者為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