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花燈 該換個花樣了

■ 陳震宇

隨元宵燈會開幕在即,每年要領取免費小花燈的民眾,從白天便開始排起長長的人龍。不僅耗時,也影響到參觀人潮的動線。此外,看到親友往年排了三、四個小時才領到的花燈,過完元宵節就再也沒有亮過,領燈籠只是為了應景,沒有任何意義。千辛萬苦領到的花燈,不是堆在角落,便是掃地出門,無形中又形成了另一種浪費資源、破壞環保的舉動。

筆者認為,雖然元宵提燈已成傳統,但在花燈設計上,可以不用僅限於手提。多花一點設計的巧思與材料的質感,讓花燈也可以帶回家,作為家中的燈飾。不管是放在家中的書桌或辦公室裡,只要具有創意和質感,花燈也可以變成具有紀念價值的收藏品,同時也增加了實用性,不會變成用過即丟的環保殺手。

更重要的是,政府每年編列大筆預算去製作花燈,只是流於應景的形式,而沒有思考過從中讓大家更認識傳統價值和台灣文化。在今天網路發達的社會,主辦單位可以先提撥一部分花燈,同時網站上設計關於台灣文化的猜謎,讓猜中的民眾在網路上登錄資料,再到會場的專屬窗口兌換。

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相信比讓大眾花時間排隊更有意義;此外,也可以在元宵節發送給來台觀光的外國友人,讓他們感受到台灣文化的溫暖。對於正在努力推廣觀光與促進國民外交的我國而言,這不正是最經濟又最貼心的宣傳嗎?(作者為台灣人文關懷協會辦公室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