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上游不保 下游難安

■ 陳信雄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本月四日以執行率達百分之九十六點五一的成果劃下句點。其未完成的重建工作回歸主管部會,預定在今年底完成。重建成效當然必須由歷史見證,但是對於決策者未能洞悉問題的原點,而留下今後災害的伏筆,則相當令人扼腕。

九二一震災所引發台灣大自然的最大變化,除了地貌之外,地下水脈的變化,是影響台灣今後水資源最主要的因素。水資源的匱乏,不只台灣,也是全球所面臨最嚴肅的課題之一。因為近四十年來全球森林面積減少達一億四千萬公頃,相當於四個日本的國土面積,且持續惡化之中。九二一重建工作主事者似乎只重視中下游堆積的土石的處理,於是乎大型防砂壩、整流工程,加上所謂之生態工法大行其道,卻忽略了上游土石生產源的整治。

不僅於此,河川上游森林的減少,意味著地下水補注區的減少,加上多年來政府不斷的倡導平地造林,大面積蒸發散量的增加,無疑加速了地下水位的下降。

更令人憂慮的是,政府為針對大型水庫蓄水的不足,倡導越域引水計畫,無異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作為。我們所擔心的是,這些重建工程是否能擔得起下次災害的考驗?

此外,最近將行政院所提八百億的治水預算,立法院莫名其妙的暴增為一千四百億,為了石門水庫,竟編列了二百五十億的工程款,使得治理單位獲此鉅款,陷入不知如何消耗此預算的窘境。要知道石門水庫每遇颱風,即造成下游因水質混濁而停水的夢魘,根本原因是在於五十年來主事者放任集水區上游恣意開發,造成今日不可收拾的局面。編列莫名其妙的鉅款,無異是將新台幣投入水庫一般,如此浪費公帑,令人憤怒。建議主事者多到水庫上游看一看,舉目所見瘌痢的山頭,必能悟出治理的方法。

我們從事森林工作的人,常掛在口中的至理名言「上游不保下游難以安居」,祈執政者三思。

(作者為台灣大學森林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