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德國情報頭子的警告

■ 鄭文中

德國經理人月刊(Manager)二月一日網路電子版中刊登現任德國聯邦情報局長韓寧博士(Dr.August Hanning)的訪談,對德國企業前進中國有深入分析。

韓寧指出,中國目前藉由向德國各大企業提供各項優惠吸引投資,或是釋出大量訂單的時刻,同時提出技術轉移的附帶條件;在市場利之所趨下,德國各大企業也都盡量配合。短期而言,德商獲得投資優惠而降低成本,或提升市場佔有率;長遠來看,未來在其他開發中的第三世界國家市場,德國商品勢必將受到中國低廉商品的排擠。

韓寧並且以空中巴士去年與中國簽訂之契約,並未排除未來在中國建立生產線的可能性,婉轉地提醒德國企業小心中國廠商多方竊取專利技術。

其實,以個人在德國生活多年之經驗,中國商品早已充斥市面,甚至造成歐洲各國零售業者的抱怨,就連工資比西歐低廉數倍的土耳其,都叫苦連天,更遑論薪資成本名列歐盟前茅的德國。甚至連德國人引以為傲的汽車工業,自去年下半年進口首批中國的低價休旅車後,即面臨中國汽車的價格挑戰。這都是拜德國各大企業前進中國投資並移轉相關技術所賜。

韓寧的談話,讓人想起台海兩岸經貿局勢。

自陳總統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重新定位兩岸經貿策略,立刻掀起一波論戰,持特定立場之媒體與政客的攻訐,可說排山倒海而來,立論莫不以中國有廉價勞力與廣大市場,而台灣則擁有資金與技術,加上兩岸同文同種,更是台商與其他外資競逐的一大利基,所以兩岸應合作「共創雙贏」。事實上,任何維護台灣主體性與國家整體利益的兩岸經貿政策或論述,早已經被這批人污名化為「鎖國」了。

相對於中國,台灣企業擁有的優勢在於技術研發以及管理能力,這方面中國最為欠缺,也因此處心積慮想學習、獲取。不只台灣,歐、美、日、韓等都是中國「努力」的目標。

韓寧在訪談中指出,在竊取專利技術的法律糾紛上,根據他和德商座談發現,德商爭訟獲勝的機會相當小。德國跨國企業都有這種無力感,可以想見中國廠商對於台商更是有恃無恐。

至於所謂同文同種,或可減輕經營管理上的隔閡與衝突,然而反向思考,是否也意味著中國廠商在學習模仿台商的管理方式,甚至是在竊取專利技術時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快的追平台商優勢並取而代之呢?

德國人沒有統獨立場,韓寧這番談話,值得我們深思。 (作者為留德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