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乳房攝影篩檢 須重新評估

◎ 張武修、何容君

二○一二年一月,國際權威期刊英國醫學雜誌 (British Medical Journal)與絡刺針 (Lancet)分別以重要篇幅評論,過去二十年來各國醫學界極力推動的女性乳房攝影篩檢,經過多國的回溯追蹤研究,發現存在著極高的偽陽性機會,除了增加醫師的誤診率,也讓許多女性因極初期的變化,帶來許多長期不必要的焦慮,甚至被誤導接受長期不必要的檢查與治療。

醫學界因發現國內乳癌發生率逐年提高,因此自一九九五年開始在醫院與國家衛生計畫中加入民眾乳房攝影篩檢,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些計畫可分為三階段: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八年,先針對罹患乳癌個案的直系親屬,建議以乳房攝影、超音波與理學檢查進行篩檢;一九九九年至二○○一年開始大規模篩檢,由公共衛生護士協助教導一般無症狀的民眾乳房自我檢查,並以問卷調查找出中度、高度風險族群,進一步安排乳房攝影檢查;二○○二年後,國民健康局開始實施五十至六十九歲婦女每二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並自二○○九年十一月起將篩檢年齡降到四十五歲。

關於乳房攝影,一般受檢者很關心放射線X光對身體有沒有傷害,以及是否能百分之百精確診斷乳癌?值得注意的是,乳房攝影確實會增加女性輻射暴露,國內女性特殊年齡層受檢率從二○○四年的○.八五%提高到二○○九年的九.七七%。其次,台灣癌症登錄檔發現,調整年齡後,國人乳癌發生率從每十萬人二十八.五人增加到五十三.一人,死亡率於同一期間卻維持在每十萬人九.七人到十一.一人。顯示國人乳癌發生率確實可能因篩檢計畫而顯著增加,但死亡率卻未下降。

筆者建議政府,需立即審慎評估全國乳房攝影篩檢計畫是否恰當?是否過度強化「殺一儆百」的效果造成不必要的輻射暴露?是否放任過高的偽陽性未及時調整?是否過度追求篩檢達成率而疏忽可能造成國人婦女不必要的憂慮?(作者分別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師、博士候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