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公器淪為蔡公器

◎ 陳信佑

由多個公民團體與學術界共同發起的「拒絕中時運動」,至今已有超過六十位學者連署。這也是旺旺中時集團繼二○○九年三中併購案後,又引發學術、文化界的串聯抗議行動,顯示知識份子已無法忍受資本家繼續操弄社會公器。

《中國時報》自從旺旺集團入主後,文人辦報的時代便宣告結束。創辦人余紀忠與多位新聞界前輩辛苦耕耘的品牌形象與新聞自由,在財團肆意踐踏下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資本家透過媒體對社會輿論的操弄與控制。除了蔡衍明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闡述露骨的辦報理念外,以近來備受爭議的中嘉併購案為例,當時旺中集團為促使NCC儘快通過審查案,不惜動員旗下媒體發表社論與新聞,完全是透過媒體維護其商業利益,言論集中化情況早就不言自明。

媒體本是為喑啞者發聲的社會公器,不是資本家的個人私器。倘若記者下筆前必須三思老闆口中的「後果」,恐對言論自由與台灣民主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筆者呼籲旺中集團當懸崖勒馬,以「資本家出錢,專家經營」原則興辦媒體,否則未來只會有更多學者與公民加入「拒絕中時運動」行列。

(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