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聯合中國 殖民台灣?

■ 郭峰淵

陳總統提出「積極管理」政策之後, 中國時報連續以社論「關起門來做皇帝能做多久」、「熊貓不可怕,喪失自信才可怕」、「新潮流系已警覺台灣將陷入跛腳困局」批評陳總統為「閉鎖與防堵」,「一定能引發內部的猜忌與焦慮,也會加深兩岸的敵意」。作家南方朔並為文「被管理掉的只是信心」,宣稱「但非常悲哀的,乃是就在全球化為台灣打開機會之窗的此刻,台灣…卻自己把這些窗戶關閉了起來。」而當新聞局研議限制電視播出外片,並提高自製率以振興本土影視產業時,聯合報即以社論「不能靠打壓外來文化以扶植本土文化產業」宣稱「多年來台灣的節目製作人少見迎頭趕上的決心,…本土劇… 不自求上進…」。

要了解中時、聯合言論背後的意識形態,我們不妨回顧殖民帝國對被殖民者的典型論調。

以廿世紀初英國駐埃及的總督克羅莫為例,他稱阿拉伯人「缺乏邏輯能力」、「缺乏努力」。當埃及冀望獨立自主,克羅莫又言埃及的民族主義「根本不是埃及本土滋生的」,並更進一步宣稱「埃及真正的未來,不應侷限於狹隘的民族主義,……而要把民族情感擴大到一種四海一家的情感。」這不是和上述中時、聯合言論如出一轍嗎?數百年來殖民帝國總是對被殖民者說:你們是落後、不求上進的,你們不能有民族感情,因為如此你們將是封閉、鎖國,你們必須要國際化(但只是效忠殖民母國而已)。克羅莫甚至宣稱大英帝國不是征服埃及而是帶給埃及自由,這和馬英九主席稱中國國民黨帶給台灣民主憲政不是一模一樣嗎?西元二○○六年,殖民幽靈仍然橫行於台灣媒體,肆虐台灣政壇,使台灣深陷自我殖民的泥淖中。可悲的是,竟然有執政黨政客隨之起舞!

四百年來,台灣不斷被殖民帝國以「國際化」為名掠奪與剝削,所以台灣的問題不是不夠「國際化」,而是過度被「國妓化」,這是台灣成為亞細亞孤兒,也是台灣缺少具社會責任的企業家,但卻充斥著殖民買辦的主因。現在說台灣因積極管理而鎖國,就有如說這間房子在大雨洪水來臨之時會缺水,是同樣的荒唐。

同樣的,在由資本主義列強主導的「國際化」浪潮中,台灣當然也必須積極去殖民化,積極提升其資本、人材、技術對台灣本土經濟的貢獻,否則台灣經濟因「國妓化」而破滅,恐又將成為另一個奇蹟!(作者為中山大學資管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