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想起現代吳鳳丁中江

◎ 廖世冠

一九七五年底立法委員增補選舉時,有一夜我行經台北市龍山寺,看到國民黨籍候選人林鈺祥正在舉辦政見發表會,現場冷冷清清,聽眾應該不會超過兩百人,接著我走到萬華火車站前黨外候選人康寧祥的場子,現場萬頭攢動,人潮一直擠到兩條街外的和平西路康定路口。可是第二天各大報的報導卻是林鈺祥人山人海,絕口不提康寧祥。

一九八六年底美麗島事件發生,中時聯合等報紙不但不敢質疑光憑磚塊火把木棒如何「叛亂」,難道國民黨政府真是紙紮豆腐做的?還一面假兮兮的「哀矜勿喜」,一面跟著當幫兇「譴責暴徒」,當時賴聲川的老丈人丁中江還開記者會,聲稱願當「現代吳鳳」,教手無寸鐵身陷囹圄的「美麗島暴徒」「要殺就殺自己」,這種鬧劇各大報社竟然也跟著瞎起鬨。許多人在這種環境之下早就練就一身「反面解讀」的功夫—報紙說的反過來解釋就對了。

戒嚴時代報社不敢說實話或許還情有可原,沒想到今日許多報紙還是沒多大長進,像宇昌案的造假已是鐵一般的事實,還有媒体竟然避談國民黨偽造文書意圖使人不當選這種明顯重大的法律問題,還在大肆攻擊蔡英文可能的「道德瑕疵」,這種「見秋毫而不見輿薪」的偏頗立場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因為報社經營者自身的兩岸關係、政經利益、意識形態或族群偏見,嚴重影響報導的公正客觀,使得在這種民主時代讀者還要像過去一樣做「反面解讀」,這就是「報格淪喪」、「人格破產」!(作者為退休公務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