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內戰DPP 外拒TPP

◎ 黃天麟

「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TPP),此次在夏威夷登場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如大家所預料,成為舉世的焦點。不同於APEC的鬆散式經貿論壇,TPP是一個環太平洋的經貿合作體系,可以說是大型的FTA。

由於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表態參加入會談判,加上原有之新加坡、汶萊、智利、紐西蘭、美國、澳洲、馬來、秘魯、越南,成員數已達12個國家,GDP規模亦達全球之35.5%,其重要性及影響力,遠遠凌駕了任何現有的經濟合作組織。因我國已為APEC會員國,應可順理成章,表態加入此一組織,也無需再擔心過去所遭受的政治性干擾。

令人不解的是,對此議題與機會,馬英九總統日昨(14日),卻公開表示:「政府將利用十年期間積極創造加入TPP的條件,避免台灣再度在區域經濟整合中缺席。」不但未表積極參與之意願,時間表之設定,等於委婉拒絕參加此一組織。

如果是要參加,為什麼還要等十年?我們真需要十年,方能「積極」創造加入TPP的條件嗎?政府官員對此質疑,多閃爍其詞。若說,農業是棘手的問題,尚需關稅之保護,但已加入的越南與即將加入的日本都同樣有此相同問題。韓國與美、歐簽訂FTA,也一樣面臨農產品自由化問題。為什麼韓國能、越南能,台灣卻不能?

其實我國農漁業早已脫胎換骨,正朝精緻化方向發展,而精緻化的農漁業所需要的,已不是單一的市場,也不是大眾化的低價格市場,而是散佈於世界各地的高價位市場。TPP正可提供此一需要,符合我國農業發展方向。何況我國在談判過程中,還可以與越南、日本等國合縱連橫,爭取有利的條件與必要的緩衝時間

。顯然,TPP在APEC中能成為議題,對於在區域經濟整合中受困的台灣而言,宛如「天上掉下來的大好機會」。

但馬政府卻把它當成燙手山芋,為什麼?理由有二:

(一)加入TPP不符合「鎖進中國」的策略目標:「化獨漸統」一向是馬英九總統的施政思維中心。ECFA即其大成。若台灣再加入TPP組織,必延緩「鎖進

中國」目標之達成。

(二)北京尚未點頭:TPP被北京視為美國重返亞洲、搶回亞太地區主導權的一個步驟,用來對抗中國所主導的「ASEAN+中國」經濟圈。是以,北京對

TPP的反應是審慎而保守的。在此氛圍下,若北京未點頭,馬政府當然是不敢輕舉妄動。

問題是機會瞬息即逝,1971年聯合國雙重代表權之殷鑑在先,台灣是禁不起一再失去機會的。

(作者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