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堅定的心,動人的歷史

一個愛沙尼亞詩人列皮克(K. Lepik 1920-),在蘇聯殖民控制他們時,寫下〈咒語〉這樣的詩:

「假使你破壞我們的語言。

假使你殘害我們的人民。

也許雨會變成石頭漫佈你們的田野。

也許石頭會射出箭矢。…」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羅的海三小國,動人的獨立運動場景,他們以非暴力抗爭(一種顯示意志力的運動)完成獨立的故事,被世界稱頌。二○○四年二二八,台灣全島南北縱線的「手護台灣」就是從波羅的海三小國得到的靈感與啟示。

波羅的海三小國,有許多詩人的篇章呈顯他們國度在被殖民統治下的人民意志和感情。有些是歷史身世的追尋,有些是對自己國家前途的追尋。不服從殖民體制的訓令,不合理化殖民體制,而且不斷顯現獨立的決心,讓他們在關鍵時際從被殖民統治中站起來。

看看波羅的海三小國,想想台灣,我們這個島嶼的不正常國家狀態,顯現什麼文化形貌。經濟發展的物質條件提供台灣社會消費層面近似發展國家的景況,但是意義的形式呢?政治人的語言與經濟人的語言制約著文化人的語言,而不是從文化人的語言,去尋求解釋政治和經濟,去發現政治和經濟的意義。

被殖民症候群顯現在我們的社會。台灣,不像前引愛沙尼亞詩人的作品,以石頭引喻的人民意志,而是在被迫害的情境中,在被扭曲的人性中,不斷合理化中國的殖民體制意理。

說什麼「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國民黨中國的認識論,迴避了「中華民國」憲法對中國的指涉,以及其根源。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國共內戰殘餘解釋他們收復「中華民國」而帶給台灣的後遺症。

而民進黨說,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現在的名稱是「中華民國」,這種「現時共識」為「接管論」留下問題,讓台灣變成殘餘的「中華民國」,徒讓國共內戰的無關係人台灣糾葛在其中。

台灣應該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但因「中華民國」,糾葛在國共內戰的紛爭裡,尚無法正常化。必須透過新憲,形塑一個新共同體意志與感情的國家。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如果沒有這樣的體認,只會在自欺欺人的事況中存活著。「中華民國」被切割在中國之外的歷史,籠罩在台灣,從前的反攻大陸對照著現在的併吞台灣,國民黨中國和共產黨中國的相互敵對,成為台灣的陰影。在陰影中活著?還是撥雲見日尋覓光明?這不只是滿足於經濟發展的物質志向可以達到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據其憲法和「中華民國」憲法的共同意理,威脅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論者,宣稱可以用武力併吞台灣,這種帝國的恫嚇,難道還不能讓宣稱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各種競逐統治權力覺醒嗎?取代國民黨執政的民進黨,尤應站在台灣的主體條件,更真實更堅定地面對問題。畢竟,新政權應該比舊體制更能夠處理這種歷史積累的課題。

沒有真正的覺醒,台灣不能走出特殊歷史構造的後遺被殖民統治症候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分裂國家法」是對墨守殖民體制主權論統治權力的當頭棒喝,終極目標究竟為何?是一個台灣新國家,還是被中國併吞為一部分,才是真正的選擇,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如何選擇,而不是不作選擇。選擇,然後燃發國民意志和感情朝向目標努力。建構一個國家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克服被殖民症候群的病理,生活在台灣的人們才會開展動人的歷史!(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