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豈容中國破壞台灣主權及經濟自主?

正當泛藍陣營一次接一次封殺軍購案之際,美日等國因應中國威脅日增的部署卻從未停止。台海的軍事平衡,攸關台灣的安全與主權,國內有些人反而醉生夢死,甚至迎合中國統戰論調,實令人有不知站在哪一邊之慨。

據日本「讀賣新聞」日前報導,為了強化與美軍的合作,確保亞太地區的安定,日本政府計畫修改「周邊事態法」。報導指出,這次的修法重點可能包括,如果台灣海峽等周圍發生紛爭,就和日本有事一樣,可將日本國內的機場、港灣等優先供美軍使用。

近年來,日美安保體制多次修改,每次修改的內容都是因應中國軍事擴張的進展。對於日美軍事合作,中國總是批評說,這種雙邊安排應該限制在雙邊範疇內,不能「對中國的統一大業構成威脅」。其實,中國意圖侵略併吞台灣,遂行稱霸亞太之夢,正是日美安保體制不斷強化的原因。

對於中國軍事威脅的提升,不僅日本政府密切注意,遠在太平洋東岸的美國也不敢掉以輕心。不久前,美國國會針對中國海軍現代化發表報告警告,中國正尋求成為世界頭等潛艦強國,到二○一○年將擁有超過五十艘先進到中等程度的潛艦,屆時如果台海衝突,中國將有能力阻絕、拖延美軍馳援。為此,美國國會建議,美國政府應部署一個航艦戰鬥群在西太平洋,以利三天內抵達台海。

台日美是民主夥伴,也是戰略夥伴,但台灣必須自助才能期待人助。今年的元旦文告中,陳總統亦提醒國人,中國軍力的發展顯然超過合理的防衛需求,台灣面對如此立即而明顯的威脅,絕對不能心存任何僥倖幻想。稍後,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進一步表示,中國想在二○二○年解決台灣(就是併吞台灣)。在這種情況下,在野黨仍杯葛軍購案,不是很奇怪嗎?

中國戰略構想早已指出,中國軍力必須進入太平洋、南海,才能確保國力持續擴張。中國口中所謂的「統一大業」,其真正意涵是追求霸權地位。現在,中國打著「和平崛起」的口號掩護擴軍,如果日美放鬆針對中國的軍事防備,讓中國變成軍事霸權,則台灣可能早已岌岌可危了。

眼見軍事解決台灣困難重重,近年來中國轉而加強對台統戰,兩手策略搞得部分國人眼花撩亂。中國制定敵意十足的「反分裂法」之後,隨即丟出水果免關稅進口等甜頭,這說明中國愈來愈懂得利用台灣的弱點與可乘之機,促使台灣內部的利益關係更加分化。中國的盤算顯然是,透過統戰扶持台灣的親中政權,以跳過日美軍事圍堵,完成「和平統一」。

問題是,台灣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不論哪一種「統一」,都違反了二次大戰結束之後有關台灣歸屬的國際條約,以及二千三百萬人目前擁有選擇自由的主權現狀。簡言之,中國口中的「台灣問題」,對日美而言是「國際問題」,它既非中國的內政,也不是所謂「兩岸的中國人」所能包攬。

陳總統日前指出,中國正企圖將勢力擴及西太平洋島鏈之外,台灣位於島鏈的中心,扼控東亞海空交通樞紐,戰略地位重要。此論一針見血點出中國的野心與台灣的生存之道,只要大家透視到這一點,就會對維護台灣主權及經濟自主信心倍增,不會被中國的經濟統戰毒招所惑,更不會自取滅亡地將「統一」當作終極目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