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想起李登輝談歷史

■ 黃德源

馬英九就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以來,「本土化」動作連連。除了聲稱要「連結」台灣外,更在國民黨黨部外掛起巨幅台灣人畫像,企圖以「國民黨史觀」重新詮釋台灣人的歷史。近來,更號召所有執政縣市首長與立委進行連署,建議將北宜高速公路命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

藉由詮釋台灣人的歷史,與選擇積極面對台灣人過去的傷痛,馬英九的作為,無疑是為其擴大人民支持基礎跨出成功的第一步。端看昨日在宜蘭縣史館正式揭開序幕的「爭取北宜高命名為渭水高」的活動,跨黨派齊聚,已為馬英九展開「超黨派認同」進行暖身,更重要的是,可以創造出一種與過去「國民黨威權體制」的適度距離,進而擺脫其曾經身為共犯結構一員的印象。

「歷史」往往是被詮釋出來的,它更是「贏者的歷史」。李登輝前總統說過:「台灣在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將所謂中國的歷史強行連接到台灣來,導致台灣人自己的歷史消失了…對歷史的不瞭解,就不知如何走向未來。」

當馬英九已在「架構完成的」文化論述場域進行整編與吸納的「藍海戰略」時,本土勢力豈能不有所警惕?(作者就讀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